[發明專利]一種工程變形監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5516.3 | 申請日: | 2020-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807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吉秀;何成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21/32 | 分類號: | G01B21/32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龍燕 |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昆***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程 變形 監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工程變形監測方法,屬于變形監測技術領域。本發明所述方法可以用于建筑深基坑、水庫大壩、滑坡等,通過點線距離計算值,精確判斷監測體在受力方向的水平位移量,本發明所述方法實用性強,計算簡便,可操作性強,可靠性強,能有效的對深基坑、水庫大壩、山體滑坡進行變形監測和預測,避免監測過程中的變形體產生安全事故,可以檢核監測過程中由于人工和儀器帶來的測量粗差,真正做到實時動態監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工程變形監測方法,屬于變形監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經濟飛速發展擴大,建筑行業也是飛速發展,國家對施工技術和安全管理要求越來越嚴格,工程變形監測在工程安全領域呈現出更加重要的角色,但大多工程項目都屬于中小型項目,出于對安全等級要求和監測資金成本以及技術考慮,目前我國大多中小型工程項目變形監測工作還是人工完成,中小型項目變形監測很少采用采用測量機器人自動化監測系統實測。目前為止采用人工監測方法的水平位移量的計算還沒有一個相對固定的計算方法。常規監測方法以下幾種.
視線法:在每一排監測點兩端至少各埋設一個基準點,每期監測基準點至視線距離的差為該監測點位移量。視線法監測優點:觀測直觀,數據可靠,方法簡便,對監測設備儀器要求不高(普通光學經緯儀即可)。缺點:對檢測變形體場地要求比較嚴格,效率比較低,監測點必須在一條直線上,監測點兩端必須具備埋設并且能通視是的工作基點位置,工作基點布置工程量大,每一排監測點至少埋設兩個工作基點。視線法適用于精度要求比較高的變形監測項目,比如水庫大壩變形觀測。視線法不適用對于滑坡、建筑基坑等一些不規則的監測變形體的監測。
坐標測量法:每次監測采用全站儀或GPS測量監測點的坐標,和上一次的測量坐標的差值視為監測點的位移量。視線法監測優點:監測點和工作基點的布設比較靈活,不受變體形狀的制約,如采用全站儀測量只要滿足工作基點和監測點通視即可。視線法監測缺點:坐標測量法和視線法相比精度相對較低,僅顯示兩次測量坐標間距離,不能顯示位移量的方向,無法精確判定該點的位移情況。
c、常規位移量(Di)及兩次測量坐標間距計算公式:Di為位移量,(X1,Y1)為上一次測量坐標(X2,Y2)為本次測量坐標,該常規計算公式計算出來的位移量Di僅顯示兩次坐標間距,不能顯示位移量的方向,不能判斷該位移量是否是由于變形體的受力作用所導致。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程變形監測方法,該方法主要是放映出變形體在受力方向上的水平位移量,能有效第判斷出變形體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移情況,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變形監測網的布設:確定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變形監測點;
(2)每期測設出監測點的平面坐標值(X,Y)
(3)水平位移量算公式:
△D=Di-1-Di
其中△D為本期監測的位移量。
Di為監測點Cn的本期監測點測量坐標(Xn,Yn)距垂直于該監測點受力向方某參考直線的距離。
Di-1為監測點Cn的上期監測點測量坐標(Xn-1,Yn-1)距垂直于該監測點受力向方某參考直線的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農業大學,未經云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551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