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制冷制熱節能系統及應用其進行節能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5079.5 | 申請日: | 2020-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761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鴻;魏釗科;毛之成;傅彥鈞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富錦精密電子(天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4H9/18;F28D9/00;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賽恩倍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許春曉;徐麗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濱***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冷 制熱 節能 系統 應用 進行 方法 | ||
一種制冷制熱節能系統,包括:制冷制熱裝置;數據中心,其啟動工作時將產生熱量;鍋爐,鍋爐與制冷制熱裝置及數據中心連通,鍋爐用以收集數據中心產生的熱量及來自制冷制熱裝置的熱量并將獲得的熱量加熱成高溫熱量,再將高溫熱量傳送給室內需加熱的器件;熱交換器,熱交換器與制冷制熱裝置及數據中心連通,熱交換器用以接收來自制冷制熱裝置與數據中心產生的熱量;以及循環泵,循環泵與數據中心、室外冷源與熱交換器連通,循環泵用以接收數據中心產生的熱量并將該熱量傳遞到室外冷源進行散熱,循環泵還用以從室外冷源獲得冷源傳輸給熱交換器,再通過熱交換器將冷源傳送到室內器件。本發明還提供了應用制冷制熱節能系統進行節能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冷制熱節能系統及應用其進行節能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數據中心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通信企業的能耗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據統計資料顯示,機房空調的用電量占機房總用電量的50%以上。由于機房空調環境的特殊性,數據中心一年四季不間斷需要制冷,即使在冬季室外溫度低的情況下,機房仍然需要制冷。機房外的自然冷空氣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冷源,如果能合理的加以利用,機房空調的節能將存在很大的空間。數據中心產生的低溫廢熱對大氣、水體、土壤、動植物的影響與危害很嚴重,對數據中心的廢熱進行再利用不僅減輕了對環境的危害,還減少了高位能源的消耗,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伴隨各行各業迅速發展,現有技術中還存在燃氣發電技術、煙氣余熱利用技術以及室外自然冷源利用技術,以彌補日益增加的能耗需求,尋求能源高效利用的節能環保系統備受關注。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制冷制熱節能系統,所述制冷制熱節能系統能夠節能有效地進行制冷制熱。
一種制冷制熱節能系統,該系統連通室外冷源與室外熱源,包括:
制冷制熱裝置,所述制冷制熱裝置用以進行室內制冷制熱;
數據中心,其啟動工作時將產生熱量;
鍋爐,所述鍋爐與所述制冷制熱裝置及所述數據中心連通,所述鍋爐用以收集所述數據中心產生的熱量及來自所述制冷制熱裝置的熱量并將獲得的熱量加熱成高溫熱量,再將高溫熱量傳送給室內需加熱的器件;
熱交換器,所述熱交換器與所述制冷制熱裝置及所述數據中心連通,所述熱交換器用以接收來自所述制冷制熱裝置與所述數據中心產生的熱量;以及
循環泵,所述循環泵與所述數據中心、所述室外冷源與所述熱交換器連通,所述循環泵用以接收所述數據中心產生的熱量并將該熱量傳遞到所述室外冷源進行散熱,所述循環泵還用以從所述室外冷源獲得冷源傳輸給所述熱交換器,再通過所述熱交換器將所述冷源傳送到室內器件。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應用所述制冷制熱系統的節能方法,包括:
將所述數據中心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輸出至所述鍋爐與所述熱交換器作循環利用;以及,
通過所述循環泵采集所述室外冷源傳輸至所述熱交換器,所述熱交換器再將所述室外冷源傳輸給所述室內器件進行室內降溫;所述數據中心工作過程中產生的熱量通過所述循環泵傳輸到所述室外冷源,利用所述室外冷源進行散熱。
相對于現有技術,所述制冷制熱系統利用所述制冷制熱裝置和熱水鍋爐進行室內制冷加熱需求;同時,對所述數據中心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廢熱進行循環再利用;再有,利用室外熱源進行室內熱量補充以及利用室外天然冷源進行散熱降溫。所述制冷制熱節能系統收集數據中心低溫廢熱循環再用,借助室外天然冷源進行輔助散熱,減少了為維持舒適的環境進行制冷制熱所需能源的消耗,該系統節能環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制冷制熱能系統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制冷制熱節能系統 1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富錦精密電子(天津)有限公司,未經鴻富錦精密電子(天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507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