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伏發電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及配套的傳輸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4594.1 | 申請日: | 2020-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554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君瑞;周靜超;王闖;向上;郭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方民族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J50/12 | 分類號: | H02J50/12;H02M3/335 |
| 代理公司: | 鄭州慧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0 | 代理人: | 朱廣存 |
| 地址: | 750021 寧夏回族***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電 無線 能量 傳輸 系統 配套 方法 | ||
1.一種光伏發電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沿能量傳輸方向依次包括光伏側電路、無線能量傳輸發射電路、無線能量傳輸接收電路;
其中,所述光伏側電路包括光伏組件、同步升壓DC-DC變換器組件;
所述無限能量傳輸發射電路包括全橋逆變電路組件和LCC-S諧振補償機構的前半部分;
所述無限能量傳輸接收電路包括LCC-S諧振補償組件的后半部分、二極管整流電路組件、同步降壓DC-DC變換器組件和用電負載;
所述同步升壓DC-DC變換器組件包括第一電容C1,所述第一電容C1的一側連接第一電感L1、所述第一電容C1的另一側并聯連接第一NMOS管VT1、第二NMOS管VT2、第一NMOS管VT1、第二NMOS管VT2的另一端連接第二電容C2的兩端構成同步升壓DC-DC變換器組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發電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橋逆變電路組件包括橋接的第三NMOS管VT3、第四NMOS管VT4、第五NMOS管VT5、第六NMOS管VT6。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發電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LCC-S諧振補償組件的前半部分為發射端,在所述發射端,第二電感L2與第三電容C3串聯,第四電容C4與第三電感L3串聯后與第三電容C3并聯,LCC-S諧振補償組件的后半部分包括LCC-S諧振補償結構輸出側,所述LCC-S諧振補償結構輸出側包括第四電感L4與第五電容C5,第四電感L4與第五電容C5串聯,第四電感L4與第三電感L3相對應安裝,LCC-S諧振補償結構輸出側與二極管不控整流電路并聯,所述二極管不控整流電路包括橋接的第一二極管VD1、第二二極管VD2、第三二極管VD3、第四二極管VD4,第六電容C6并聯二極管不控整流電路的輸出,經第六電容C6輸出后并聯同步降壓DC-DC變換器組件,所述同步降壓DC-DC變換器組件包括第七NMOS管VT7、第八NMOS管VT8、第五電感L5和第七電容C7,同步降壓DC-DC變換器組件的輸出側并聯用電負載。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發電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微控制器,所述同步升壓DC-DC變換器組件和所述同步降壓DC-DC變換器組件內均設有電壓/電流信號采集原件,電壓/電流信號采集原件輸出的信號連接至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控制開關以控制所述第一NMOS管VT1、第二NMOS管VT2、第七NMOS管VT7、第八NMOS管VT8的占空比工作狀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發電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同步升壓DC-DC變換器組件中的第一NMOS管VT1、第二NMOS管VT2以基于Lyapunov反推控制的MPPT控制模式工作。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發電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升壓DC-DC變換器組件、所述同步降壓DC-DC變換器組件中的電力電子開關器件替換為全控型器件,全控型器件包括NMOS,或N型IGBT全控型器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方民族大學,未經北方民族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459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空壓機用緊湊型永磁同步電動機定轉子結構
- 下一篇:一種自力式節流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