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急救心肺復蘇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4080.6 | 申請日: | 2020-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687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志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靖江市益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H31/00 | 分類號: | A61H31/00;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安曼 |
| 地址: | 21453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急救 復蘇 裝置 |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急救心肺復蘇裝置,它包括心肺復蘇球、主控制單元、感應控制器、電源單元、顯示單元、按壓控制單元和呼吸管路,按壓控制單元的按壓臂通過人手按壓方式設置在心肺復蘇球的兩側,感應控制器、電源單元、顯示單元和按壓控制單元分別與主控制單元互相通訊連接,心肺復蘇球的輸出端與呼吸管路的輸入端相連接,呼吸管路的輸出端連接呼吸面罩,感應控制器連接有傳感器,傳感器設置在呼吸管路的輸出端;免去醫護人員手動操作的醫療風險,使心肺復蘇球搶救更有效,避免人為失誤威脅病患生命,通過控制按壓控制單元動作的快慢準確有效的區分兒童和成人,搶救更有針對性,安裝拆卸方便,易上手,兼備呼吸機的供氧功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急救心肺復蘇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心肺復蘇和人工呼吸輔助使用的急救心肺復蘇裝置。
背景技術
心肺復蘇球主要用于急救心肺復蘇和一般人工呼吸時使用,使病人在蘇醒前的短期內保持通氣。尤其是病情危急,來不及作氣管插管時,可按壓心肺復蘇球的球囊直接給氧,使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改善組織缺氧狀態。
心肺復蘇球是進行人工呼吸的簡易工具,與口對口呼吸相比,具有供氧濃度高,且操作簡便,結構簡單和易于攜帶的特點,可隨意調節,有無壓縮氧氣源的場合均可使用;當患者需要高濃度氧氣時,可由進氣閥座上的氧氣管接頭通入高濃度氧氣。
目前,心肺復蘇球(一次性耗材)已普遍使用于各個急救領域,但人工按壓無法按照合理標準對按壓的次數、頻率、流量和壓力等進行實時的監控,易給病患及醫護人員帶來額外未知的風險。
特別是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數量短缺,厚實的防護用具影響操作,加之手動使用心肺復蘇球在搶救患者時給操作人員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感染風險。
因此,特別需要一種急救心肺復蘇裝置,以解決上述現有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急救心肺復蘇裝置,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在保留心肺復蘇球使用優點的同時,讓急救治療變得更可控和更加高效,能夠精確調節心肺復蘇球(一次性耗材)的按壓次數、頻率和流量,提高病患的存活率。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急救心肺復蘇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心肺復蘇球、主控制單元、感應控制器、電源單元、顯示單元、按壓控制單元和呼吸管路,所述按壓控制單元的按壓臂通過人手按壓方式設置在所述心肺復蘇球的兩側,所述感應控制器、電源單元、顯示單元和按壓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主控制單元互相通訊連接,所述心肺復蘇球的輸出端與所述呼吸管路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呼吸管路的輸出端連接呼吸面罩,所述感應控制器連接有傳感器,所述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呼吸管路的輸出端。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控制單元還連接有調試單元,所述調試單元通過有線或者無線方式與控制終端互相通訊連接,所述控制終端包括但不限于計算機、手機和平板電腦。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按壓控制單元包括按壓臂和驅動裝置,所述按壓臂通過驅動裝置與所述主控制單元相連接,所述按壓臂的前端設置有抱爪,所述按壓臂通過抱爪與所述心肺復蘇球互相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心肺復蘇球與所述呼吸管路之間通過可控制的多通接口相連接,所述多通接口上設置有氧氣瓶輸入接口。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控制單元還連接有若干控制按壓控制單元的動作開始、停止、快慢和復位的控制按鈕。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一便攜式的殼體,所述殼體中至少設置有主控制單元、感應控制器、電源單元、顯示單元和按壓控制單元,在所述殼體表面設置有與所述主控制單元相連接并控制按壓控制單元的動作開始、停止、快慢和復位的若干控制按鈕。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源單元為帶有蓄電池功能的可充電電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靖江市益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未經靖江市益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40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