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運營監測數據的電動公交車本地工況評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23446.8 | 申請日: | 2020-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63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成;李曉菲;吳忠宜;劉榮先;楊新征;劉好德;劉向龍;于海洋;吳駿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8G1/01 | 分類號: | G08G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王冠宇 |
| 地址: | 10000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運營 監測 數據 電動 公交車 本地 工況 評價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交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運營監測數據的電動公交車本地工況評價方法,本發明基于電動公交車的車輛監測數據、運營調度數據、外部環境數據的監測數據來源,將一輛公交車一個運營班次產生的數據作為一個完整數據單元,對公交線路的所有公交車輛的歷史數據單元進行處理,計算出該數據單元對應的四個指標值,進而對應到特定的公交線路工況模塊上,再根據各工況模塊出現的頻次計算模塊權重,利用各模塊和相應權重共同表征城市電動公交車的本地工況,幫助公交企業科學認識城市的運營環境和選購適合自身運營需求的電動車輛產品,還能幫助車輛生產企業根據用戶需求進行車輛調校,進而提高電動公交車的節能減排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交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運營監測數據的電動公交車本地工況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發展和推廣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升級汽車產業、改善空氣質量、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國家戰略。公交行業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主陣地和先行軍,截至2018年底,全國新能源車公交車保有量已達34.1萬輛。目前,公交企業在選購電動公交車輛時,未能有效地考慮本地工況環境,且缺乏評價不同電動車輛類型的實際能耗水平的方法和機制,從而造成電動車輛在公交行業的適應性不甚理想,節能減排效果尚待提升。另一方面,交通運輸、工信等部門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電動公交車的車輛監控數據、運營調度數據、外部環境數據等監測數據,為電動公交車能耗評估工作提供了數據基礎。
我國國土面積幅員遼闊,不同城市間的公交車運營環境差異較大。車輛的行駛速度、啟停次數、載客強度以及外部氣溫等因素能夠比較全面反映出公交線路的長度、道路擁堵程度和紅綠燈數目、線路載客量以及行駛外部溫度等運營環境,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車輛的能耗效果。本發明專利從這四項能耗主要影響因素出發,對城市電動公交車本地工況進行描述,進而對各類電動公交車輛產品在該工況下的能耗表現進行評價,幫助公交企業科學認識城市的運營環境和選購適合自身運營需求的車輛產品,還能幫助車輛生產企業根據用戶需求進行車輛調校,進而提高電動公交車的節能減排效果。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運營監測數據的電動公交車本地工況評價方法,以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運營監測數據的電動公交車本地工況評價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執行:
S1:構建電動公交車工況評價指標構建,基于電動公交車的車輛監測數據、運營調度數據、外部環境數據的監測數據來源,將一輛公交車一個運營班次產生的數據作為一個完整數據單元,對該數據單元進行數據處理,計算出該數據單元對應的四個指標值,具體監測數據如下;
S1.1:行駛速度,行駛速度直接取決于公交線路的長度和行駛時間,公交車輛的行駛速度即為本班次的平均行駛速度,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V為公交車輛行駛速度;S為公交線路的長度;t為公交車輛在本運營班次中的行駛時間;
S1.2:啟停次數,公交車輛在本運營班次過程中單公里停車次數計為啟停次數,即平均每公里瞬時速度為零的次數,計算公式如式(2)所示:
式中,P為公交車輛啟停次數;S為公交線路的長度;M為公交車輛在本運營班次中瞬時速度為零的次數;
S1.3:載客強度,公交車輛在本運營班次過程中的總載客人數計為載客強度,公交車輛載客強度用C表示;
S1.4:外部氣溫,外部氣溫為本運營班次過程中車輛傳感器感知的室外溫度,考慮到一個運營班次的室外溫度可能發生變化,將本班次出現的室外溫度的中位數定為公交車輛的外部氣溫,公交車輛外部氣溫用T表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未經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344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