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震動作用提高壓制效果的茶葉加工用壓扁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1604.6 | 申請日: | 2020-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312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陶雪 | 申請(專利權)人: | 陶雪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銘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王肖林 |
| 地址: | 21004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震動 作用 提高 壓制 效果 茶葉 工用 壓扁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利用震動作用提高壓制效果的茶葉加工用壓扁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限位框;轉框轉動使轉板進行間歇轉動三百六十度,為后續的震動操作提供動力源,轉板轉動使第一轉盤進行間歇性往復轉動,引起震板不斷進行上下運動,對震板上的茶葉進行震動,使茶葉均勻攤開,避免由于茶葉分布不均,導致茶葉受壓不均勻,使部分區域過于松散,部分區域過于緊實,茶葉壓制質量不佳,第二轉盤轉動使第二齒輪進行間歇性轉動三百六十度,為后續的壓制操作提供動力源,第二齒輪轉動使壓板進行上下運動,使壓板下移靠近震板,自動對分布均勻的茶葉進行壓制,具有較高的自動化程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利用震動作用提高壓制效果的茶葉加工用壓扁裝置。
背景技術
茶葉是指茶樹的葉子和芽,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制的飲料,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對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養生保健功能,并且對于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茶葉在加工的過程中,常常會對茶葉進行壓扁操作,這樣不僅便于包裝運輸,增加茶葉交易的便捷性,并且增長茶葉的香氣的保持時間,降低水分吸收與蒸發、空氣中的溫度、氧氣和光線對茶葉品質的影響,使茶葉中的微生物和香氣能更好的保存下來,并且減緩多酚類,酮類與葉綠素的氧化速度,使茶質得到更好的保存。目前對茶葉進行壓制時,由于茶葉放置不均勻,導致茶葉放置的厚度不一致,部分區域的茶葉發生堆積,部分區域的茶葉稀少,直接對其進行壓扁的話,使厚度較大區域的茶葉出現過度擠壓的情況,茶葉發生損壞,而厚度較小區域的茶葉受壓程度較小或者無法受壓,使茶葉處于松散狀態,不僅不利于包裝,容易出現茶餅重量不合要求的情況,并且對茶葉的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震動作用提高壓制效果的茶葉加工用壓扁裝置,具備茶葉分布均勻和壓制效果更加的優點,解決了壓制程度不一和壓制效果不佳的問題,自動對茶葉進行震動,使茶葉均勻攤開,避免由于茶葉分布不均,導致茶葉受壓不均勻,使部分區域過于松散,部分區域過于緊實,茶葉壓制質量不佳,并且可自動對分布均勻的茶葉進行壓制,具有較高的自動化程度。
發明內容
(一)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茶葉分布均勻和壓制效果更加的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利用震動作用提高壓制效果的茶葉加工用壓扁裝置包括外殼、限位框、震板、第一轉盤、擋桿、轉板、轉框、第一齒輪、齒圈、第二齒輪、壓板、轉柱、第二轉盤。
其中:
上述各結構之間的位置及連接關系如下:
一種利用震動作用提高壓制效果的茶葉加工用壓扁裝置,包括外殼,外殼的表面開設有放置口,外殼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限位框,限位框的內部活動連接有三個尺寸相同的彈簧,彈簧遠離限位框的一側與震板活動連接,限位框的內部活動連接有震板,震板活動卡在限位框的內部,震板的底部活動連接有第一拉繩,第一拉繩遠離震板的一側與第一轉盤活動連接,限位框的下方活動連接有第一轉盤,第一轉盤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四個尺寸相同的凸柱,第一轉盤的外側固定連接有擋桿,擋桿呈現弧狀,擋桿有四個并且尺寸相同,擋桿與第一轉盤的凸柱位于同一平面,第一轉盤的外側活動連接有轉板,轉板的外側活動連接有轉軸,轉板的外側活動連接有彈簧,彈簧遠離轉板的一側與轉軸活動連接,轉軸的外側活動連接有第二拉繩,第二拉繩遠離轉板轉軸的一側與第一齒輪活動連接,外殼的內部活動連接有轉框,轉框由圓框和直管構成,其圓框內活動連接有第一齒輪,圓框的外側活動連接有第三拉繩,第三拉繩遠離圓框的一側與第二轉盤活動連接,其直管內活動連接有工型桿,轉框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弧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陶雪,未經陶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160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