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茶葉的自動化殺青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0984.1 | 申請日: | 2020-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425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1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碩景機電設計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000***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葉 自動化 殺青 工藝 | ||
本發明提供了茶葉的自動化殺青工藝,其步驟在于:首先,茶農將茶葉鮮葉放置于炒盤的底部,通電使加熱棒發熱,炒盤將對茶葉進行加熱;接著,撥動機構中鏟斗將茶葉鏟起至輸送帶一輸入端,茶葉將由輸送帶一的輸出端灑出并且落入至輸送機構二上,進行第一次灑落隨機翻面;而后,輸送帶二將帶動茶葉朝向落料口進行輸送并且由落料口灑落至炒盤的底部,茶葉將進行第二次灑落隨機翻面,而后,由刮板與振動器相配合對灑落至炒盤底部的茶葉進行刮平處理,如此連續進行,直至茶葉炒青達到標準;最后,由封堵機構解除對排料口的封堵并且使排料口打開,將炒青后的茶葉推送至排料口處并且在排料斗的引導下排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茶葉的自動化殺青工藝。
背景技術
殺青,是綠茶、黃茶、黑茶、烏龍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主要目的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于揉捻成形,同時散發青臭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 炒青是茶葉鮮葉殺青最常見的方式之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炒青殺青的方法遍布世界。
經過研究發現,目前,炒青主要通過人工手動進行操作,缺點在于,效率低,勞動強度高;炒青還有利用轉動的滾筒進行機械操作完成,自動化程度高、效率高,缺點在于,茶葉在翻滾的過程中發生的碰撞撞擊易導致茶葉的破損,影響茶葉口味,為了綜合上述手動炒青與機械自動化炒青的優缺點,提供一種機械自動化程度高、炒青效率高、可有效保護茶葉不受破損的環繞式連續翻炒茶葉殺青工藝。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機械自動化程度高、炒青效率高、可有效保護茶葉不受破損的環繞式連續翻炒茶葉殺青工藝,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手動炒青效率低、勞動強度高和自動化機械炒青易造成茶葉破損的技術難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茶葉的自動化殺青工藝,其步驟在于:
(一)準備階段;
S1:茶農將茶葉鮮葉放置于炒盤的底部并且平鋪均勻呈環形,通電使加熱棒發熱并且由控制器調節加熱棒的溫度,加熱棒將熱量傳遞至炒盤上,炒盤將對茶葉進行加熱;
所述炒盤的下方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的底部落地布置、頂部與炒盤的下端面固定連接,炒盤內固定嵌設有加熱棒且加熱棒的軸向平行于炒盤的徑向,加熱棒有炒盤的內圓面處延伸至外圓面處,
加熱棒設置有多個并且沿炒盤所在圓周方向陣列布置,加熱棒可由控制器進行設定加熱溫度;
所述的炒盤的底部開設有上下貫穿的矩形排料口且排料口的長度方向沿炒盤的徑向布置,排料口位于炒盤的內圓面與外圓面之間,炒盤的下端面固定設置有與排料口上下對齊的排料斗,排料斗傾斜向外布置,炒盤的下端面還設置有用于對排料口進行關閉的封堵機構,封堵機構可解除對排料口的封堵并且使排料口打開,初始狀態下排料口關閉并且封堵機構與炒盤的底部相齊平;
(二)翻炒階段;
S2:驅動裝置將啟動并且使翻炒裝置圍繞著炒盤的軸線方向進行緩慢轉動,撥動機構中鏟斗將緊貼炒盤底部并且將茶葉進行鏟起至輸送機構一的輸送帶一輸入端,茶葉將由輸送帶一的輸出端灑出并且落入至輸送機構二上,在此茶葉灑落的過程中,茶葉將進行第一次灑落隨機翻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碩景機電設計服務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碩景機電設計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098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