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探測火災的光學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20968.2 | 申請日: | 2020-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630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2 |
| 發明(設計)人: | 邱文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澤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17/107 | 分類號: | G08B17/107;G08B17/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知幫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82 | 代理人: | 王敏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探測 火災 光學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探測火災的光學探測裝置,屬于火災探測技術領域,解決現有火災探測容易誤報和漏報的問題。探測火災的光學探測裝置包括:紅外成像傳感器、光感煙霧傳感器和控制裝置;紅外成像傳感器設置至少2組,每組至少2個;紅外成像傳感器能夠獲得被測空間的視角紅外圖像并傳遞給控制裝置;光感煙霧傳感器設有至少1個;光感煙霧傳感器檢測到被測空間內存在煙霧時,能夠向控制裝置發出煙霧信號;控制裝置能夠向探測火災的光學探測裝置以外發出報警信號。本發明通過多組多個紅外成像傳感器的配合,可以生成室內的空間溫度分布圖,從而直接確定被測空間內是否存在溫度過高的位置,以提高探測的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室內火災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探測火災的光學探測裝置。
背景技術
火災探測裝置主要用于火災的探測,通常可以分為室內探測和室外探測。現有的室內探測設備通常采用光學煙霧傳感器進行檢測或溫度觸發傳感器,而忍著都存在明顯的缺陷。
光學煙霧傳感器(室內的煙霧報警器),當煙霧進入光學煙霧傳感器后,進行報警觸發,為了避免漏報,通常靈敏度較高,導致只要短時間出現一定量的灰塵等異物,就會觸發導致誤報。而溫度觸發傳感器(設置在室內的消防噴頭中),其本身為溫度敏感材料,當溫度達到某一臨界值,材料斷裂,使噴頭噴水,但是火災初期,室內溫度未明顯升高時,往往難以觸發,只有熱源靠近時,才能觸發,此外其材料受力敏感,在外力(例如鉤掛異物)作用下極易斷裂造成誤觸發。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的分析,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探測火災的光學探測裝置,用以解決現有室內火災探測容易誤報和漏報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主要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套技術方案中,一種探測火災的光學探測裝置,探測火災的光學探測裝置包括:紅外成像傳感器、光感煙霧傳感器和控制裝置;
紅外成像傳感器設置至少2組,每組至少2個;紅外成像傳感器能夠獲得被測空間的視角紅外圖像并傳遞給控制裝置;光感煙霧傳感器設有至少1個;光感煙霧傳感器檢測到被測空間內存在煙霧時,能夠向控制裝置發出煙霧信號;控制裝置能夠向探測火災的光學探測裝置以外發出報警信號。
本發明的一套技術方案中,紅外成像傳感器設置2組,同一組的紅外成像傳感器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2組紅外成像傳感器各自所在豎直平面互相垂直。
本發明的一套技術方案中,同一組的紅外成像傳感器中,至少2個紅外成像傳感器的拍攝方向相交,且位于至少2個紅外成像傳感器所在的豎直平面上。
本發明的一套技術方案中,光感煙霧傳感器包括:紅外光發射器、光學迷宮、紅外光接收器;
光學迷宮的主體為圓形;紅外光發射器設有多個,且位于光學迷宮的中心處,沿光學中心的徑向向外發射紅外光;紅外光接收器設置在光學迷宮的圓形內側,且紅外光發射器與紅外光接收器沿光學迷宮的周向錯位設置。
本發明的一套技術方案中,紅外光發射器設有n個,且n≥3;n個紅外光發射器沿光學迷宮的周向均布設置;紅外光發射器的紅外光發散角度為α,且n×α<180°。
本發明的一套技術方案中,紅外光接收器的個數與紅外光發射器的個數相等;n個紅外光接收器沿光學迷宮的周向均布設置;紅外光接收器的接收角度為β,且n×β<180°。
本發明的一套技術方案中,紅外光發射器發出的紅外光的覆蓋范圍與紅外光接收器的接收范圍不重合。
本發明的一套技術方案中,任意相鄰的2個紅外光發射器之間設有遮光板;遮光板沿光學迷宮的徑向設置,且遮光板的徑向尺寸為光學迷宮的半徑的1/4~1/2。
本發明的一套技術方案中,光感煙霧傳感器還包括外殼,外殼為旋轉對稱結構;光學迷宮設置在外殼的內部,且二者軸線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澤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澤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096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