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鎘污染土壤上間作種植籽粒莧與小麥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20615.2 | 申請日: | 2020-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25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宋正國;王凱;王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 |
| 主分類號: | A01G22/00 | 分類號: | A01G22/00;A01G22/20;A01B79/02;A01B49/04;A01B49/02;B01F33/82;B01F33/83;B01F35/71;B01F35/75;B09C1/10;B09C1/00;C09K17/40;C09K10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創信方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47 | 代理人: | 孟會賢 |
| 地址: | 300191***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染 土壤 間作 種植 籽粒 小麥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鎘污染土壤上間作種植籽粒莧與小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鎘污染土壤修復劑均勻的播撒在鎘污染土壤的表面,然后翻耕鎘污染土壤,使所述的鎘污染土壤修復劑與鎘污染土壤充分混合,3?5天后完成鎘污染土壤的修復,將籽粒莧與小麥均勻的間作種植在修復后的土壤上,籽粒莧與小麥生長過程中采用復合肥,待小麥籽粒成熟后,同時收獲籽粒莧與小麥。本發明所述的鎘污染土壤上間作種植籽粒莧與小麥的方法采用籽粒莧間作的種植方法抑制小麥對鎘的吸收轉運,同時結合復合肥與修復劑的使用,使小麥各部分的鎘濃度大幅降低,提高了鎘污染土壤上種植出的小麥的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鎘污染土壤上間作種植籽粒莧與小麥的方法。
背景技術
農田是人類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資源之一,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及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多種來源的有毒重金屬以水、氣(塵)、渣、肥、藥等多形態、多方式、多途徑進入農田環境,造成大面積農田遭受重金屬污染。Cd在農田中蓄積性強、遷移能力強,能影響深層土壤。Cd通過食物鏈進入人和動物體內并積累富集,對人體骨骼、腎、肝、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產生毒害作用,甚至引發“骨痛病”、腎損害、糖尿病、肺氣腫以及高血壓等病癥,嚴重還可引發癌癥等疾病。鑒于農田Cd污染日趨加劇以及Cd對農業和人類造成的巨大威脅,迫切需要根據我省區域農田Cd污染現狀和污染特征,開展行之有效的修復和治理。
隨著“鎘小麥”事件的爆發,人們對土壤重金屬鎘污染的關注度加深,農田重金屬修復的技術需求不斷增多。論文和專利中鈍化材料來源不廣泛(如雞糞等),施用量大(大都在1噸/畝以上施用量),效果不穩定,重復性不好(黏土礦物、鐵錳氧化物、生物炭、腐殖酸等)。對于廣大北方糧食核心生產區的污染土壤的修復研究,開展的工作相對較少。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鎘污染土壤上間作種植籽粒莧與小麥的方法,來提高小麥籽粒質量。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鎘污染土壤上間作種植籽粒莧與小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鎘污染土壤修復劑均勻的播撒在鎘污染土壤的表面,然后翻耕鎘污染土壤,使所述的鎘污染土壤修復劑與鎘污染土壤充分混合,3-5天后完成鎘污染土壤的修復,將籽粒莧與小麥均勻的間作種植在修復后的土壤上,籽粒莧與小麥生長過程中采用復合肥,待小麥籽粒成熟后,同時收獲籽粒莧與小麥。
進一步,所述的復合肥為禽畜糞便、磷肥、氮肥與鉀肥的組合,所述的禽畜糞便、磷肥、氮肥與鉀肥的質量之比為100:5-10:10-30:10-30;所述的磷肥為五氧化二磷;所述的氮肥為硫酸銨;所述的鉀肥為氯化鉀。
進一步,所述的鎘污染土壤修復劑的用量為5-30kg/畝;所述的復合肥的用量為40-50kg/畝。
所述的鎘污染土壤修復劑,該修復劑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優選的,所述的修復劑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進一步,所述的氧化劑為過硫酸鉀、過硫酸銨、次氯酸鈉、高氯酸鉀或高錳酸鉀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的礦物材料為粉煤灰、蒙脫石或高嶺石中的至少一種。
進一步,所述的酸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檸檬酸1-5份,蘋果酸5-10份,乙酸5-10份,水100-500份。
所述的鎘污染土壤修復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檸檬酸桿菌進行活化、培養;
(2)將所述的礦物材料與石灰分別研磨,然后與氧化劑、硫酸鋅、氯化鈉、根霉菌與培養后的檸檬酸桿菌進行混合,得到干物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未經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061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