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重力式碼頭外露基床的防護結構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20138.X | 申請日: | 2020-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69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8 |
| 發明(設計)人: | 覃仁林;車志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國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 |
| 主分類號: | E02B3/12 | 分類號: | E02B3/12;E02D3/00;E02D27/18;E02B3/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麗 |
| 地址: | 20003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重力 碼頭 外露 防護 結構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重力式碼頭外露基床的防護結構及施工方法,涉及港口工程技術領域,包括拋石基床及碼頭沉箱,碼頭沉箱將所述拋石基床分成迎浪區基床及背浪區基床,迎浪區基床上表面鋪設有柵欄板,柵欄板包括支撐腳及柵條,各述柵條均架設在兩個支撐腳之間,且各條柵條間隔設置形成防浪通道,防浪通道自海水側向拋石基床側其通道內徑逐漸減小;各條柵條均與兩個支撐腳的上表面齊平設置,支撐腳沿豎直方向的高度距離大于柵條沿豎直方向的高度距離;柵欄板與碼頭沉箱之間的間隙中設置有填充袋裝混凝土。本發明具有自重輕、施工便捷,整體性好、消浪效果好,且有助于避免拋石基床受海浪的淘蝕,提高重力式碼頭結構質量及安全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港口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重力式碼頭外露基床的防護結構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水運工程各種結構形式的不斷發展,出現了類似重力式碼頭拋石基床、半圓體安裝拋石基床、箱涵拋石基床等,上述基床施工前,需對原軟弱土層進行挖除,達到硬質持力層后,再經過逐層拋石、強夯和整平,最終形成構件安裝要求的基床。
該基床是界于地基基層與上部結構層之間,其結構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對工程上部結構產生直接影響。可以說,基床穩定可靠,上部結構出現沉降和傾斜的偏差很小,反之,則將出現較大的沉降位移,甚至有危及結構的傾覆的可能。比如在碼頭沉箱安裝施工過程中,如果對外露的拋石基床防護處理不當或不作處理,尤其是海側方向(迎浪側),遇到臺風期風浪襲擊,會造成基床外露部分被不斷沖刷和淘蝕,受損壞程度將逐漸向深處和周邊發展,慢慢的延伸到沉箱底部位置,此時,必定會造成沉箱安裝基礎面受到破壞,沉箱受力不平衡,結構出現失穩,最終造成安裝好的沉箱出現局部傾斜和移位,更嚴重的回造成沉箱傾倒入海中,后續要恢復扶正沉箱,需對基床各道工序進行返工,再重新起吊和安裝沉箱,增加工作量和成本,延誤工期。
為此,我們以往常常采用加大塊石覆蓋或增厚基床厚度的措施,以防護基床關鍵核心部位不至于受到外界破壞,此方法或帶來施工成本的增加和防護的不可靠性,在后期的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到破壞,進而逐漸危及到結構基床,形成質量和安全隱患,存在待改進之處。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重力式碼頭外露基床的防護結構及施工方法,自重輕、施工便捷,整體性好、消浪效果好,且有助于避免拋石基床受海浪的淘蝕,提高重力式碼頭結構質量及安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重力式碼頭外露基床的防護結構,包括拋石基床及設置在所述拋石基床上的碼頭沉箱,所述碼頭沉箱將所述拋石基床分成迎浪區基床及背浪區基床,所述迎浪區基床上表面鋪設有柵欄板,所述柵欄板包括支撐腳及柵條,所述支撐腳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支撐腳分別間隔設置,所述柵條設置有若干條,各條所述柵條均架設在兩個所述支撐腳之間,且各條所述柵條間隔設置形成防浪通道,所述防浪通道自海水側向所述拋石基床側其通道內徑逐漸減小;各條所述柵條均與兩個所述支撐腳的上表面齊平設置,所述支撐腳沿豎直方向的高度距離大于所述柵條沿豎直方向的高度距離;所述柵欄板與所述碼頭沉箱之間的間隙中設置有填充袋裝混凝土。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柵條橫斷面為梯形,且所述柵條靠近拋石基床一側為寬側,所述防浪通道橫斷面為梯形通道。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腳底端設置有引導斜面,所述引導斜面設置在所述支撐腳靠近所述柵條一側,所述引導斜面自所述支撐腳底端向所述柵條方向傾斜向上設置。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柵欄板通過混凝土預制成型。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柵欄板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且混凝土的抗氯離子滲透性1000C。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填充袋裝混凝土中裝填設置有細石混凝土。
一種重力式碼頭外露基床的防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其步驟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國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未經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國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2013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