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3D打印技術制備軟耳膜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19937.5 | 申請日: | 2020-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447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顧祎;田保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海卡締聽力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4/386 | 分類號: | B29C64/386;B29C64/10;B33Y10/00;B33Y50/00;B33Y80/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三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412 | 代理人: | 朱如松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打印 技術 制備 耳膜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3D打印技術制備軟耳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先獲取耳印膜,根據人耳耳道輪廓形狀獲取實體耳印膜;再掃描耳印模,獲取所述實體耳印模數據并轉化為點云文件;再三維建模,通過三維制作軟件獲取所述點云文件建立三維模型,并根據耳機的外殼優化三維模型,制成軟耳模注射件的三維模型;接著打印軟耳模注射件,通過3D打印設備打印出軟耳模注射件;最后使用硅膠注射針管向所述軟耳模注射件的注射管道中注射硅膠,并填充所述空腔,進行壓緊,再去除所述軟耳模注射件,制成軟耳模。通過本發明方法制成的軟耳膜,柔軟舒適,可直接將軟耳模與耳機組合到一起,很好的保護聽力,而且防噪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耳機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3D打印技術制備軟耳膜的方法。
背景技術
當前耳機的外殼制作工藝一般采用注塑外殼,或者CNC機加工金屬外殼,這種方法只適合批量同外形的耳機殼的生產,與耳朵的貼合性較差。同時沒有降噪的功能。
而近年發展起來的3D打印耳機外殼。這種方案可以做定做化生產,但是外殼都是采用的硬的樹脂材料,耳朵的舒適性并不好。
為了提高耳朵的舒適性,需要根據客人耳朵內的形狀制作套在耳機上的軟耳膜,軟耳膜的表面與耳朵貼合,內側面與耳機貼合。但是現有技術中,制作軟耳模的耳機是行業的技術難點,只有簡單的將軟耳膜用手鉆挖一個孔,然后將耳機塞入孔內,不能滿足聲學結構復雜的耳機,隔音效果也不好。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3D打印技術制備軟耳膜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3D打印技術制備軟耳膜的方法,提供3D掃描儀、3D打印設備和需要制備軟耳膜的耳機,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耳印膜,根據人耳耳道輪廓形狀獲取實體耳印膜;
掃描耳印模,使用3D掃描儀器掃描所述實體耳印模,并將掃描數據轉化為點云文件;
三維建模,通過三維制作軟件獲取所述點云文件并根據所述點云文件的數據建立三維模型,并根據耳機的外殼優化三維模型,制成軟耳模注射件的三維模型;
打印軟耳模注射件,通過3D打印設備打印出帶有注射管道的軟耳模注射件,所述軟耳模注射件內部包括用于形成軟耳膜的空腔,所述注射管道與所述空腔連通;
制作軟耳模,使用硅膠注射針管向所述軟耳模注射件的注射管道中注射硅膠,并填充所述空腔,進行壓緊,再去除所述軟耳模注射件,制成軟耳模。
優選的,所述三維建模步驟中,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通過三維制作軟件將獲取的點云文件拼成完整的耳印膜點云并模擬出耳印膜的實體三維模型;
通過三維制作軟件在耳印膜的實體三維模型上模擬耳機的外形,根據耳機的外形生成3D 數據文件;
通過上述生成的3D數據文件翻模形成耳機殼三維模型;
復制所述耳機殼三維模型的內表面,并對三維模型中內表面的過渡部做圓滑處理,同時設計聲音管道,再通過所述內表面向內抽殼形成具有空腔的三維模型,作為軟耳模注射件的三維模型。
優選的,所述耳印膜的實體三維模型的外表面結構形狀與所述實體耳印膜上人耳耳道輪廓形狀相同,所述耳機殼三維模型的內表面形狀與所述耳機的外輪廓形狀相同。
優選的,所述軟耳模的外表面與所述實體耳印膜上人耳耳道輪廓形狀相同,所述軟耳模的內表面與所述耳機的外輪廓形狀相同。
優選的,所述制作軟耳模步驟中,將注射硅膠后的軟耳模注射件放入壓力罐中加壓 5-20min固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海卡締聽力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海卡締聽力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1993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