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積砂監測裝置、海底采油裝置及積砂監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17484.2 | 申請日: | 2020-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89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宋小海;柳庭婷;段立超;生祥;廖興福;施青福;湯運浩;郝周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美鉆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7/22 | 分類號: | G01N27/22;F17D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0094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監測 裝置 海底 采油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海洋石油開采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積砂監測裝置、海底采油裝置及積砂監測方法。積砂監測裝置包括:監測砂罐,與海底跨接管可拆卸連接;監測組件,包括電極棒、信號采集模塊和報警模塊,電極棒一端伸入監測砂罐內,信號采集模塊分別與電極棒和監測砂罐通訊連接,信號采集模塊還與報警模塊通訊連接,報警模塊能夠獲得監測砂罐內積砂信息并報警。信號采集模塊能夠根據電極棒幫和監測砂罐之間的油砂變化,從而能夠獲得電容值,當電容值到達預設值時,報警模塊報警,工作人員可對積砂監測裝置進行拆除更換新的積砂監測裝置。監測砂罐與海底跨接管可拆卸連接,積砂監測裝置能夠單獨實現拆卸的目的,從而避免停產,降低回收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洋石油開采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積砂監測裝置、海底采油裝置及積砂監測方法。
背景技術
海洋油氣田水下生產設施的采油樹、跨接管、管匯等設施安裝于海底,各井產出的油氣通過采油樹,流經跨接管匯集于海底管匯,最終通過海底輸油管道輸送至海面儲油設施。井下產出的原油組分復雜,通常含有原油、水、砂等雜質,在水下生產設施管路內將逐漸形成沉積,造成管路堵塞,影響海洋油田水下生產效率和安全。目前,對于海底跨接管,一般在管路外部安裝探砂儀,通過檢測顆粒撞擊管壁的聲信號對跨接管內部積砂進行監測評估,當跨接管內部積砂過多時對跨接管整體回收至海面進行處理。上述方法需從海面作業船舶下入專用工具對跨接管整體進行回收,作業成本較高。
因此,亟需一種積砂監測裝置及海底采油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積砂監測裝置、海底采油裝置及積砂監測方法,能夠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回收砂罐清除跨接管內部積砂,并節省海面船舶維修作業成本。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提供一種積砂監測裝置,包括:
監測砂罐,其與海底跨接管可拆卸連接;
監測組件,其包括電極棒、信號采集模塊和報警模塊,所述電極棒一端伸入所述監測砂罐內,所述信號采集模塊分別與所述電極棒和所述監測砂罐通訊連接,所述信號采集模塊還與所述報警模塊通訊連接,所述報警模塊能夠獲得監測砂罐內積砂信息并報警。
作為上述積砂監測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監測組件還包括通訊模塊,所述通訊模塊分別與所述報警模塊和海面作業平臺通訊連接。
作為上述積砂監測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積砂監測裝置還包括鎖緊接頭,所述鎖緊接頭設置于所述監測砂罐的頂部,所述鎖緊接頭與所述海底跨接管可拆卸連接。
作為上述積砂監測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鎖緊接頭與所述海底跨接管螺紋連接。
作為上述積砂監測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鎖緊接頭與所述海底跨接管卡接連接,所述鎖緊接頭和所述海底跨接管二者中,其中一個上設置有卡扣,另外一個上設置有卡孔。
作為上述積砂監測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鎖緊接頭與所述海底跨接管通過卡箍連接。
作為上述積砂監測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監測組件還包括電源模塊,所述電源模塊分別與所述信號采集模塊、所述報警模塊和所述通訊模塊電連接。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海底采油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積砂監測裝置;所述海底采油裝置還包括水下采油樹、海底管匯和海底跨接管,所述海底跨接管分別與所述水下采油樹和所述海底管匯連通,所述積砂監測裝置設置于所述海底跨接管的底端的折彎處。
作為上述海底采油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海底跨接管的底端的折彎處還設置有球閥,所述球閥能夠隔斷或連通所述海底跨接管和所述積砂監測裝置。
作為上述海底采油裝置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海底采油裝置還包括水下控制模塊,所述水下控制模塊與所述監測組件通訊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美鉆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經美鉆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1748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