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預應力自復位混凝土桁架結構及裝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16200.8 | 申請日: | 2020-06-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223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鞏妮娜;蔡小寧;朱向陽;陳韻竹;賈長恒;武江傳;趙桂;胡永濤;馬煜征;高兆福;魏海濱;張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海洋大學;江蘇筑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1/22 | 分類號: | E04B1/22;E04B1/21;E04B1/98;E04H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宮建華 |
| 地址: | 222005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預應力 復位 混凝土 桁架 結構 裝配 方法 | ||
1.一種預應力自復位混凝土桁架結構,包括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角鋼(2)和預制混凝土桁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混凝土桁架(3)安裝于左、右兩個所述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之間,所述預制混凝土桁架(3)包括上弦桿(301)、下弦桿(302)及固定于上弦桿(301)、下弦桿(302)之間的斜腹桿(308),所述上弦桿(301)和所述下弦桿(302)的內部分別預留有第一預應力孔道(303)和第二預應力孔道(304),所述第一預應力孔道(303)的內部設有第一預應力筋(305),所述第二預應力孔道(304)的內部設有第二預應力筋(306);所述上弦桿(301)的兩端頂、底面均嵌設有預埋鋼板(307),上、下層所述預埋鋼板(307)的外側均設置有摩擦耗能金屬板(4),上、下層所述摩擦耗能金屬板(4)均通過高強螺栓(5)分別與上蓋板(6)以及所述角鋼(2)進行固定;所述下弦桿(302)的左、右端頭均通過一截鋼箱梁(12)內灌微膨脹混凝土進行封錨,兩個所述截鋼箱梁(12)的外端均通過高強摩擦型螺栓(7)與軟鋼耗能裝置(8)進行固定,兩個所述軟鋼耗能裝置(8)的外端均通過預埋螺栓(9)分別與兩個所述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進行固定連接;左、右兩個所述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上與所述第一預應力孔道(303)正相對的位置均開設有孔洞(10),所述第一預應力筋(305)由第一預應力孔道(303)及兩個孔洞(10)穿過,張拉并錨固在兩個所述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外側;所述軟鋼耗能裝置(8)包括左封板(801)、右封板(802)及兩塊軟鋼耗能板(803),兩塊所述軟鋼耗能板(803)對稱固定于所述左封板(801)與所述右封板(802)之間,且兩塊所述軟鋼耗能板(803)的中段側壁均開設有條形螺栓孔(804),每一個所述條形螺栓孔(804)的前、后側均通過固定螺栓連接有兩片約束側板(80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自復位混凝土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鋼(2)上設置加強肋(13),所述角鋼(2)通過緊固螺栓(14)固定在所述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自復位混凝土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板(6)與所述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側壁安裝的連接鋼板(11)之間采用焊接連接或者螺栓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自復位混凝土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預應力筋(306)在地面上完成預應力筋的張拉,且錨固在所述下弦桿(302)的兩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自復位混凝土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應力孔道(303)和第二預應力孔道(304)分別居于所述上弦桿(301)、下弦桿(302)的中心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自復位混凝土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腹桿(308)與所述上弦桿(301)、下弦桿(302)的安裝傾斜角度均為45°,且相鄰的兩個所述斜腹桿(308)之間對稱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預應力自復位混凝土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埋鋼板(307)、摩擦耗能金屬板(4)、上蓋板(6)及角鋼(2)上均開設有與所述高強螺栓(5)相配合的固定孔。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預應力自復位混凝土桁架結構的裝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首先將預制混凝土桁架(3)組裝好,并將下弦桿(302)的左、右端頭利用鋼箱梁(12)內灌微膨脹混凝土進行封錨;
步驟二:然后將角鋼(2)和軟鋼耗能裝置(8)一同固定在兩個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上,安裝完畢后,將兩個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的底端均通過灌漿套筒安裝于地基上;
步驟三:接著將下層摩擦耗能金屬板(4)放置于角鋼(2)的上端面,再將預制混凝土桁架(3)吊裝至兩個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之間,使得上弦桿(301)的兩端嵌設的預埋鋼板(307)壓在摩擦耗能金屬板(4)上表面,下弦桿(302)兩端安裝的鋼箱梁(12)與軟鋼耗能裝置(8)處于正相對的位置;
步驟四:將下弦桿(302)兩端安裝的鋼箱梁(12)與軟鋼耗能裝置(8)利用高強摩擦型螺栓(7)進行固定連接;接著將上層摩擦耗能金屬板(4)及上蓋板(6)依次疊放在上弦桿(301)的兩端頂面均嵌的預埋鋼板(307)上表面,再利用高強螺栓(5)上下貫穿對上蓋板(6)、上弦桿(301)及角鋼(2)進行固定,上蓋板(6)與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側壁安裝的連接鋼板(11)之間采用焊接連接或者螺栓連接;
步驟五:預制混凝土桁架(3)安裝結束后,將第一預應力筋(305)由第一預應力孔道(303)及兩個孔洞(10)穿過,張拉并錨固在兩個所述預制混凝土框架柱(1)外側;
步驟六:最后對第一預應力筋(305)孔道及接縫處進行填充膠凝材料即完成裝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海洋大學;江蘇筑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海洋大學;江蘇筑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1620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E04B 一般建筑物構造;墻,例如,間壁墻;屋頂;樓板;頂棚;建筑物的隔絕或其他防護
E04B1-00 一般構造;不限于墻,例如,間壁墻,或樓板或頂棚或屋頂中任何一種結構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塊狀或板狀構件構成的結構
E04B1-16 .堆料結構,例如混凝土在現場以澆制或類似方法成型的結構,同時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構件,例如,永久性結構、由承重材料覆蓋的基礎
E04B1-18 .包含長形承重部件的結構,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結構;穹窿頂的結構;折板結構
E04B1-34 .特種結構,例如,用由桅桿結構或封閉的電梯井或樓梯間等塔式結構支承的懸吊或懸臂桿件;與彈性穩定性有關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