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讀條式紅綠燈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13239.4 | 申請日: | 2020-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77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潘正軍;袁興有;胡家冬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8G1/095 | 分類號: | G08G1/095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姜露露 |
| 地址: | 211156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讀條式 紅綠燈 | ||
1.一種新型讀條式紅綠燈,包括承載塑料殼體、信號燈主桿、LED集成燈和信號燈支架;
承載塑料殼體采用防雨密封式設計與LED連接部分有軟化過度層,表面覆蓋一層塑料片;
信號燈主桿頂端與信號燈支架連接,底部與地面連接;
LED集成燈上均勻分布LED。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讀條式紅綠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信號燈箱,與信號燈支架交點處采用螺栓緊固連接,相對于連接信號燈支架的一面安置有LED集成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讀條式紅綠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紅綠燈控制電路,包括MCU單元,與MCU單元連接的過載保護單元、溫度檢測單元、紅綠燈驅動單元、故障檢測單元、電流檢測單元、網絡通信接口,與過載保護單元連接的穩壓電路,與穩壓電路連接的整流電路,與整流電路連接的電流互感器,與電流互感器連接的電源,與紅綠燈驅動單元連接的紅綠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讀條式紅綠燈,其特征在于,所述紅綠燈控制電路的電源為太陽能或其他行星能源。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讀條式紅綠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電路包括變壓器T1、二極管D1、二極管D2、二極管D3、二極管D4和電阻RL,所述變壓器T1的第1引腳接輸入電壓,所述變壓器T1的第2引腳接輸入電壓,所述變壓器T1的第3引腳分別與所述二極管D1的正極、所述二極管D4的負極連接,所述變壓器T1的第4引腳分別與所述二極管D2的正極、所述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1的負極分別與所述二極管D2的負極、所述電阻RL的一端連接,所述二極管D3的正極分別與所述二極管D4的正極、所述電阻RL的另一端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讀條式紅綠燈,其特征在于,所述穩壓電路包括變壓器T2、二極管VD1、二極管VD2、二極管VD3、二極管VD4、電容C1、電容C2和三端穩壓塊7815,所述變壓器T2的第1引腳接輸入電壓,所述變壓器T2的第2引腳接輸入電壓,所述變壓器T2的第3引腳分別與所述二極管D1的負極、所述二極管VD2的正極連接,所述變壓器T2的第4引腳分別與所述二極管D3的負極、所述二極管D4的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VD1的正極與所述二極管VD3的正極、所述電容C1的一端、所述三端穩壓塊7815的第3引腳和所述電容C2的一端均接地,所述二極管VD2的負極分別與所述二極管VD4的負極、所述電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三端穩壓塊7815的第1引腳連接,所述三端穩壓塊7815的第2引腳與所述電容C2的另一端均接輸出電壓。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讀條式紅綠燈,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檢測單元包括故障檢測電路,包括變壓器T3、整流橋BR1、電容C3、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三極管Q1和集成電路ICL8212,所述變壓器T3的第1引腳接輸入電壓,所述變壓器T3的第2引腳接輸入電壓,所述變壓器T3的第3引腳與所述整流橋BR1的第3引腳連接,所述變壓器T3的第4引腳與所述整流橋BR1的第4引腳連接,所述整流橋BR1的第1引腳與所述電容C3的一端、所述電阻R2的一端和所述集成電路ICL8212的第5引腳均接輸出電壓,所述整流橋BR1的第2引腳分別與所述電容C3的另一端、所述電阻R1的一端、所述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所述電阻R1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電阻R3的一端、所述電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集成電路ICL8212的第3引腳連接,所述三極管Q1的發射極與所述集成電路ICL8212的第8引腳、所述電阻R4的一端均接輸出電壓,所述集成電路ICL8212的第2引腳與所述電阻R3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集成電路ICL8212的第4引腳與所述電阻R4的另一端均接邏輯輸出。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新型讀條式紅綠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電路ICL8212為雙極性單片集成電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肯職業技術學院,未經金肯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13239.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模擬圍巖卸荷對大跨度洞室支護結構受力影響的方法
- 下一篇:血管吻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