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目標指示雷達野外隱蔽工程的頂部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12727.3 | 申請日: | 2020-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361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韓寧;郭曉冉;馬颯颯;宋祥君;樊浩;連云峰;郭寶鋒;高潤冬;孫晶;康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32181部隊 |
| 主分類號: | G01S7/02 | 分類號: | G01S7/02;F41H3/00;F16M11/04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新世紀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韓紅艷 |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目標 指示 雷達 野外 隱蔽 工程 頂部 裝置 | ||
1.一種用于目標指示雷達野外隱蔽工程的頂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山體內腔上部的層支撐籠架(201)、設置在層支撐籠架(201)上的頂環連接架(202)、沿高度方向且均布傾斜分布在頂環連接架(202)上部的頂側母線架(203)、以及呈層狀分布且水平設置在頂側母線架(203)上的頂環形連接架(204);
頂側母線架(203)與頂環形連接架(204)交叉連接形成網格;
頂側母線架(203)形成上小下大的內錐臺結構,在頂環形連接架(204)上分布有頂內部瓦片(205);在內錐臺結構頂部設置有與各頂側母線架(203)頂部連接的頂部穹頂(206);
在山體外側壁上沿山體坡度分布有外連接骨架(208),在外連接骨架(208)之間連接有外環形連接架(207),
外連接骨架(208)與外環形連接架(207)形成罩在山體外側壁上的外籠體;在外籠體上安裝有外連接網片(209),外籠體與內錐臺結構之間連接有內外接桿;
在外籠體頂部水平設置有外連接頂板(2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目標指示雷達野外隱蔽工程的頂部裝置,其特征在于:頂內部瓦片(205)通過錨桿安裝山體內側壁上;頂側母線架(203)的錐度與對應山體錐度相同;內錐臺結構、外籠體分別預制有防腐涂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目標指示雷達野外隱蔽工程的頂部裝置,其特征在于:內外接桿包括同軸設置的內外上連接螺桿(217)與內外下連接螺桿(222)、設置在內外上連接螺桿(217)頂部的內外上螺母頭(218)、設置在內外上螺母頭(218)上軸向分布且咬合在外籠體咬口上的內外上卡槽(219)、在內外上螺母頭(218)上安裝的內外上螺母蓋(220)、設置在內外下連接螺桿(222)下端的內外下螺母頭(223)、設置在內外下螺母頭(223)上軸向分布且咬合在內錐臺結構上的內外下卡槽(224)、在內外下螺母頭(223)上安裝的內外下螺母蓋(225)、設置在內外上連接螺桿(217)與內外下螺母頭(223)之間的內外萬向聯軸節(22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目標指示雷達野外隱蔽工程的頂部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外連接頂板(210)上設置有外連接定位止口(211),在外連接頂板(210)上方設置有頂部升降帽(214),在頂部升降帽(214)下端設置有與外連接定位止口(211)配合的頂部下止口(215),在頂部下止口(215)處設置有頂部反光鏡(213),在頂部穹頂(206)上豎直設置有頂部升降推桿(216);
在外連接頂板(210)上設置有外中空通道(212)與工藝通孔;
頂部升降推桿(216)上端通過外中空通道(212)或工藝通孔與頂部升降帽(214)下端連接;在頂部穹頂(206)上有植被層或仿植被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目標指示雷達野外隱蔽工程的頂部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山體頂部層支撐籠架(201)上設置有用于將雷達從山體內部送出到山體外側的雷達門口(226),在雷達門口(226)上設置有雷達門板(227)。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目標指示雷達野外隱蔽工程的頂部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雷達門板(227)外側壁上設置有植被層或仿植被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32181部隊,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32181部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12727.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