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重靶向的融合細胞膜修飾的仿生納米遞送系統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10913.3 | 申請日: | 2020-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34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原永芳;宮春愛;韓璐;俞曉燕;王彧杰;王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9/50 | 分類號: | A61K9/50;A61K47/46;A61K31/337;A61K31/405;A61K31/675;A61K31/704;A61P35/00;C12N5/0786;C12N5/09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勝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 地址: | 20001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重 靶向 融合 細胞膜 修飾 仿生 納米 遞送 系統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重靶向的融合細胞膜修飾的仿生納米遞送系統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所述多重靶向的融合細胞膜修飾的仿生納米遞送系統,包括融合細胞膜和所述融合細胞膜包裹的負電納米內核;所述融合細胞膜為巨噬細胞膜與癌細胞膜經融合得到的;所述負電納米內核攜載有疏水性藥物。本發明的融合細胞膜表面含有巨噬細胞膜和癌細胞膜表面的蛋白,具有靶向黏附識別功能,賦予所修飾的納米載藥體系多重靶向腫瘤的功能。本發明的融合細胞膜修飾的仿生納米遞送系統可以遞送化療藥,具有穩定性好、免疫原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特點,為腫瘤靶向治療中的疏水性治療藥物遞送提供一種有效的手段。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重靶向的融合細胞膜修飾的仿生納米遞送系統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全球每年有上千萬人死于各種癌癥,人們希望通過納米載體靶向腫瘤部位來選擇性抑制腫瘤生長。然而,納米藥物載體從靜脈注射到癌細胞內釋放藥物的過程比較復雜,存在巨噬細胞吞噬、癌細胞膜穿透,內涵體/溶酶體逃逸等各種障礙,導致治療結果受到影響。盡管國內外已有各種各樣的納米藥物載體報道,研究有臨床應用前景的腫瘤治療納米藥物載體仍然是嚴峻的挑戰。
體循環及免疫系統的快速清除作用已被證實是納米藥物靶向腫瘤部位遞送失敗的首要因素。而且,當納米粒暴露在體液中時,一些非特異性的蛋白質和生物分子較易黏附到納米粒表面,形成一種蛋白質環結構。這種結構很大程度上干擾了納米粒與生物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并且加快了納米粒被免疫系統清除的速度。
為避開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除改變納米粒物理性質的方法外,還可以通過修飾納米載體使其表面具有抗蛋白非特異性吸附性能。所以,納米載體表面修飾抗蛋白吸附材料,已經成為解決體循環快速清楚的只要解決手段。在眾多高分子材料中,聚乙二醇(PEG)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非特異性蛋白質的吸附,同時抑制絮凝、調理素作用和隨后的補體激活,因此PEG是最常用的納米粒表面修飾材料。盡管如此,已有研究[Ishida T,et al.JControl Release,2005.105(3):305-17;Ishida T,et al.J Control Release,2006.112(1):15-25]顯示PEG表面修飾的納米載體能夠誘導加速血液清除(Accelerated bloodclearance,ABC)效應,使得循環時間顯著縮短。這都使得PEG化納米載體的發展和臨床應用受限。
因此,亟需提供一種納米載體表面修飾的新技術來開發高效的長循環納米載體,具有穩定性好、免疫原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的特點,實現腫瘤治療藥物的靶向遞送,并克服納米載體遞送的屏障,為腫瘤靶向治療中的疏水性治療藥物遞送提供一種有效的手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重靶向的融合細胞膜修飾的仿生納米遞送系統,具有穩定性好、免疫原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特點,并能實現腫瘤治療藥物的靶向遞送,使得所遞送藥物到達腫瘤部位并進入腫瘤細胞發揮作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重靶向的融合細胞膜修飾的仿生納米遞送系統,包括融合細胞膜和所述融合細胞膜包裹的負電納米內核;所述融合細胞膜為巨噬細胞膜與癌細胞膜融合得到的細胞膜;所述負電納米內核攜載有疏水性藥物。
進一步,所述巨噬細胞膜與所述癌細胞膜的質量比為1:1。
進一步,所述融合細胞膜與所述攜載有疏水性藥物的負電納米內核的質量比為1:1。
進一步,所述疏水性藥物為疏水性化療藥或疏水性小分子藥物。
進一步,所述疏水性化療藥為脂溶性的阿霉素、多西他賽、環磷酰胺中的至少一種。
進一步,所述疏水性小分子藥物為免疫小分子治療藥物。
進一步,所述疏水性小分子藥物可以為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抑制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未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109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