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藥用銀杏苗的規模化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510618.8 | 申請日: | 2020-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5724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1 |
| 發明(設計)人: | 劉鵬飛;張云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皇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張云龍 |
| 主分類號: | A01H4/00 | 分類號: | A01H4/00;A01G31/00;A01G24/12;A01G24/15;A01G24/28;A01G24/20;A01G24/10;A01G24/30;A01N43/647;A01N43/38;A01N43/40;A01N47/18;A01N59/16;A01P21/0 |
| 代理公司: | 青島易維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310 | 代理人: | 于正友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藥用 銀杏 規模化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用銀杏苗的規模化生產方法,屬于藥用植物繁殖技術領域。上述方法包括:步驟1:芽苗的采收及消毒;步驟2:側芽的誘導:所述誘導培養基為DKW基礎培養基;所述誘導培養基中的誘導激素包括mT 0.05?5.0mg;步驟3:芽苗的增殖:所述芽增殖培養基為DKW基礎培養基;所述芽增殖培養基中的芽增殖激素包括mT 0.05?5.0mg;步驟4:待步驟3中側芽長至2?3cm時,即可切取側芽,重復步驟2?3進行下一輪次的誘導和增殖,經4?5輪的誘導和增殖即可;步驟5:芽苗的生根;步驟6:銀杏小苗的移栽。本發明方法的芽苗的增殖系數可達100倍,生根率80%以上,可以初步滿足規模化生產的需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用植物繁殖技術領域,具體提供一種藥用銀杏苗的規模化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銀杏又名白果樹、公孫樹,素有裸子植物“活化石”之稱,為中國特有的珍稀名貴樹種。中藥傳統醫學早已表明,銀杏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明代李時珍曾曰:“入肺經、益脾氣、定喘咳、縮小便”。而隨著現代醫學更加廣泛和深入的研究,發現銀杏葉中含有的黃酮類和萜內酯類化合物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腦血管阻力、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腦細胞代謝水平等多種作用,已在食品、保健、醫藥等領域得到廣泛開發利用。
證實銀杏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作用后,銀杏產業便已成為世界醫學、藥學、生物學、保健食品專家及中外客商矚目的焦點。我國是全世界銀杏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占全世界銀杏資源的70%以上。但藥用銀杏的開發應用卻明顯落后于歐美國家。其中,如何解決我國藥用銀杏葉的質量低下和參差不齊是最關鍵的和根本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要有穩定遺傳背景和大批量同質化銀杏苗的生產能力,同時也是高品質藥用銀杏品種快速推廣的前提。
現有技術中,我國銀杏采葉園多采用種子直接繁殖的方式,由于種子遺傳背景差異,銀杏苗質量參差不齊,種子實生苗5-6年后,葉片含藥量下降嚴重,這時就需要更換新苗。而傳統扦插、嫁接等技術,生產效率極低,耗時費工,藥用銀杏苗的規模化生產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采用銀杏芽苗的增殖技術已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依然面臨增殖系數低,后期芽苗生根率低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增殖系數低、后期芽苗生根率低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藥用銀杏苗的規模化生產方法,本發明方法的芽苗的增殖系數可達100倍,生根率80%以上,可以初步滿足規模化生產的需要。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提供一種藥用銀杏苗的規模化生產方法,包括:
步驟1:芽苗的采收及消毒:以銀杏當年生嫩芽為外植體,經消毒處理,得脫毒芽體材料;
步驟2:側芽的誘導:脫毒芽體切除基部1-3mm,以新鮮芽端插入誘導培養基中,進行誘導培養;
所述誘導培養基為DKW基礎培養基,每升培養基附加氯化銨0.1-50g,維生素C50mg,白砂糖20g,瓊脂粉7g;
所述誘導培養基中的誘導激素組合為每升6-BA 0.01-1.0mg,mT(meta-topolin)0.05-5.0mg,NAA 0.01-1.0mg;
步驟3:芽苗的增殖:將步驟2中腋芽萌出后的芽外植轉移至增殖培養基中,進行增殖培養;
所述芽增殖培養基為DKW基礎培養基,每升培養基質中附加氯化銨0.1-50g,維生素C 50mg,白砂糖20g,瓊脂粉7g;
所述芽增殖培養基中的芽增殖激素組合為mT(meta-topolin)0.05-5.0mg,IBA0.01-1.0mg,GA 0.05-2.0mg;
步驟4:待步驟3中側芽長至2-3cm時,即可切取側芽,重復步驟2-3進行下一輪次的誘導和增殖,經4-5輪的誘導和增殖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皇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張云龍,未經青島皇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張云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1061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密封功能的自鎖自復位結構
- 下一篇:一種低鈣碳酸鑭的生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