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具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及其產物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506738.0 | 申請日: | 2020-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7548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榕;郭子芳;賴菁菁;李昕陽;顧元寧;李巖;馬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8F210/02 | 分類號: | C08F210/02;C08F216/04;C08F4/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康志梅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極性 基團 烯烴 共聚物 制備 方法 及其 產物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及由所述方法制備的烯烴?烯烴醇共聚物。該制備方法中,在催化劑、改進劑和任選地鏈轉移劑的存在下使烯烴和烯烴醇發(fā)生聚合反應,使用的催化劑為式I所示的二亞胺金屬配合物。通過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可以獲得球形和/或類球形聚合物,在工業(yè)應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高分子聚合物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及其產物。
背景技術
聚烯烴產品價格低廉,性能優(yōu)異,應用范圍廣。在保留聚烯烴原有優(yōu)異的物理化學性能的條件下,將極性基團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引入聚烯烴分子鏈中,可以改善其化學惰性、印染性、潤濕性及與其它材料的相容性,賦予其原料不具備的新特性。目前工業(yè)上大多使用高壓自由基聚合來促使烯烴與極性單體的直接共聚,如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都在使用這種方法。雖然用高壓自由基共聚可以直接把共聚極性單體引入聚烯烴鏈中,但該方法需要高溫高壓條件,能量消耗高,設備費用昂貴。
乙烯-乙烯醇(EVOH或EVAL)共聚物是一種集乙烯聚合物的加工性和乙烯醇聚合物的隔氣性于一體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是目前世界上工業(yè)化生產的三大阻隔樹脂之一,被廣泛地用于包裝食品、醫(yī)療用溶液和其他產品。由于乙烯醇不能以單體形式獨立存在,因此其通常是由乙烯-醋酸乙烯酯通過自由基聚合,共聚物經過醇解反應制得,但其醇解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溶劑,而且最終的皂化產物中含有大量的醋酸及堿金屬鹽等雜質,需要大量的水進行洗滌。
CN109843948A報道了一種用于制備共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合適的反應條件下使用催化劑體系使至少一種第一類型的烯烴單體與至少一種第二類型的官能化的烯烴單體共聚的步驟,以獲得具有一個或多個官能化的短鏈分支的聚烯烴主鏈,所述催化劑體系包含:i)包含選自Ti3+或Cr3+的金屬的單位點催化劑或催化劑前體;ii)助催化劑;iii)任選的清除劑。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之一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新的具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進一步地,通過本發(fā)明的方法可直接得到含有球形和/或類球形聚合物,聚合物的形貌良好,具有良好的工業(yè)應用前景。
在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在催化劑、改進劑和任選地鏈轉移劑的存在下使烯烴和烯烴醇發(fā)生聚合反應,生成烯烴-烯烴醇共聚物,
其中,所述催化劑包括主催化劑和和任選地助催化劑,所述主催化劑包括如式I所示的二亞胺金屬配合物:
式I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獨立選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30烴基;R5-R7相同或不同,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素、羥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烴基;R5-R7任選地相互成環(huán);R11選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烴基;Y選自VIA族非金屬原子;M為Ⅷ族金屬;X選自鹵素、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烴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烴氧基。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R1和R2選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和或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20芳基。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R1和/或R2是如式A所示的基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067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