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轉爐鐵水脫鈦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01955.0 | 申請日: | 2020-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359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孫亮;劉珍童;劉風剛;畢澤陽;趙艷宇;成天兵;劉偉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C1/04 | 分類號: | C21C1/04;C21C1/02;C21C5/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沛德權律師事務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瑞琳 |
| 地址: | 10004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爐 鐵水 方法 | ||
1.一種轉爐鐵水脫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鐵廠出鐵前,向高爐出鐵溝的鐵水中添加脫鈦劑,所述脫鈦劑與所述高爐出鐵溝的鐵水的質量比為(1.5~1.8)kg:(0.9~1.0)t,按質量百分比計,所述高爐出鐵溝的鐵水包含:Ti≤0.1%,Si 0.35~0.40%,脫鈦結束后,所述高爐出鐵溝的鐵水包含:Ti 0.08~0.098%;
在鋼廠倒灌站出鐵過程中,向鐵包內添加脫鈦劑,所述脫鈦劑在所述出鐵完成前2~3min全部添加完畢;所述出鐵時間為8~10min/鐵包,所述脫鈦劑的添加速率為60-260kg/min;所述脫鈦劑與所述鐵包中的鐵水的質量比為(2-8)kg:(0.9~1.0)t,所述出鐵結束后,按質量百分比計,所述鐵包中的鐵水包含:Ti 0.060~0.065%;
再在KR脫硫站脫硫前,將脫鈦渣扒除,在KR脫硫站脫硫前,將脫鈦渣扒除完畢后,使鐵水亮面>90%;在KR脫硫站脫硫后,將脫硫渣扒除兩次,使鐵水亮面>97%;所述兩次扒除之間的時間間隔為3.5~4.5min;
所述KR脫硫站脫硫完成后,進行轉爐吹煉,在轉爐中裝入吹煉物料,進行第一次下槍供氧吹煉,吹煉5~6min后停止,提槍倒渣;所述倒渣完成后,在轉爐中裝入吹煉渣料,進行第二次下槍供氧吹煉,所述提槍倒渣的過程中,按質量百分比計,將包含TiO2≥2.5%的轉爐半鋼渣倒出;
所述轉爐吹煉完成后,進行擋渣出鋼;采用滑板擋渣出鋼,控制前渣進入鋼包內,其中,出鋼溫度為1643~1650℃,所述出鋼后得到的鋼板坯包含:Ti 0.0005~0.000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爐鐵水脫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鋼廠倒灌站出鐵過程中,向鐵包內添加脫鈦劑,包括:所述脫鈦劑的添加速率為224kg/min;按質量百分比計,所述脫鈦劑與所述鐵包中的鐵水的質量比為5.3kg:1t。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爐鐵水脫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鐵廠出鐵前,向高爐出鐵溝的鐵水中添加脫鈦劑,包括:所述脫鈦劑為氧化鐵皮;
所述在鋼廠倒灌站出鐵過程中,向鐵包內添加脫鈦劑包括:所述脫鈦劑為球團礦。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爐鐵水脫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KR脫硫站脫硫前,將脫鈦渣扒除,包括:所述KR脫硫站脫硫的過程中,按質量百分比計,脫硫劑與所述鐵包中的鐵水的質量比為(6~6.7)kg:(0.9~1.0)t;
在KR脫硫站脫硫后,按質量百分比計,所述鐵水包含:S≤0.0015%。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爐鐵水脫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爐吹煉中,吹煉物料為廢鋼和球團礦,所述廢鋼與所述轉爐中的鐵水的質量比為(23~26):(206~208);所述球團礦與所述轉爐中的鐵水的質量比為(15~45)kg:(0.9~1.1)t;
所述吹煉渣料為白灰和輕燒白云石;其中,按質量百分比計,所述輕燒白云石包含:CaO50-55%,MgO 38-42%,SiO2 1-5%,余量為雜質元素。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轉爐鐵水脫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下槍供氧吹煉的過程中,轉爐中的鐵水溫度為1270~133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轉爐鐵水脫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槍倒渣的過程中,倒渣速度為1.3~1.8t/min;倒渣量與所述轉爐中的鐵水的質量比為(30~45)kg:(0.9~1.1)t。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轉爐鐵水脫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轉爐中裝入吹煉渣料,包括:在轉爐中裝入所述白灰和所述輕燒白云石,所述白灰與所述轉爐中的鐵水的質量比為(3.8~4.5):(206~208);所述輕燒白云石與所述轉爐中的鐵水的質量比為(1~1.5):(206~20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0195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