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銅陽極泥分銅渣高效分離回收碲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500166.5 | 申請日: | 2020-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63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5 |
| 發明(設計)人: | 歐陽輝;王日;劉亮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銅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19/02 | 分類號: | C01B19/02;C22B7/00;C22B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陽極泥 分銅渣 高效 分離 回收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有色冶金中濕法冶金領域,特別是一種有效地實現銅陽極泥分銅渣中碲的高效分離的銅陽極泥分銅渣高效分離回收碲的方法。該方法將銅陽極泥分銅渣采用鹽酸氧化體系實現碲的高效浸出過程,碲浸出率90%以上,金浸出率99%以上,通過均勻緩慢加入弱還原劑方式優先將溶液中金還原沉淀、金沉淀率99%以上,碲基本不沉淀,之后通過均勻緩慢加入弱還原劑方式將溶液中鉑、鈀還原沉淀,鉑鈀還原后液中金、鉑、鈀離子濃度可降至0.001g/L以下,鉑鈀還原后液加還原劑深度還原沉碲,得粗碲粉品質95%以上,碲回收率90%以上。這些環節緊密關聯,共同作用實現了分銅渣中金和碲的高效分離回收。本發明具有工藝技術指標穩定、勞動強度小和生產成本低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色冶金中濕法冶金領域,特別是一種有效地實現銅陽極泥分銅渣中碲的高效分離的銅陽極泥分銅渣高效分離回收碲的方法。
背景技術
碲是重要的稀散金屬,由于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在半導體器件、制冷元件、光電元件、特種合金等領域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在國防、航空航天、能源化工行業有著突出的地位。
碲主要以重金屬伴生礦形式存在,在重金屬提取過程中作為副產物產出,主要的伴生礦為銅礦,通常的銅礦的冶煉工藝為銅精礦依次進行火法熔煉、火法吹煉、火法精煉和電解精煉產出電解銅產品。而碲在該流程中不斷富集,最終在電解精煉階段進入副產物陽極泥中。因此碲的提取主要以銅陽極泥為原料,有80%左右的碲由銅陽極泥中提取,通常銅陽極泥中含碲在0.5%到4.0%之間,并含有Pb5.0%-15.0%、Se1.0%-10.0%、Sb1.0%-8.0%、Au0.01%-1.5%、Ag5.0%-20.0%。
銅陽極泥中含有大量的貴金屬,是主要的貴金屬提取原料。銅陽極泥的處理工藝通常先進行預處理脫除賤金屬,之后采用火法或濕法工藝回收金銀等貴金屬。其中碲主要在預處理階段被分離回收。
銅陽極泥的預處理工藝主要是脫除Cu、Se、Te、Sb等元素,目前銅陽極泥的預處理工藝比較成熟,通常包括硫酸化焙燒蒸硒,使得Se揮發進入煙氣,銅陽極泥同時轉化為硫酸鹽,之后進行水浸或酸浸脫銅,使得銅進入溶液分離出去。
銅陽極泥分離銅之后的渣稱為分銅渣,主要為銅陽極泥分離Se、Cu之后的貴金屬富集物。分銅渣則進行堿浸脫碲,使得碲在堿性浸出過程以亞碲酸鹽的形式進入溶液與貴金屬分離。進入溶液中的碲經過除雜凈化、堿溶、電積制備精碲。
分碲渣富集了貴金屬,之后進行氯化分金-亞鈉分銀等工藝提取金銀等貴金屬。
碲是兩性化合物,理論上可以溶于酸堿,但在生產實踐中,碲在硫酸、堿液中浸出效果都不理想,在銅陽極泥的預處理分離碲的過程中碲的浸出率低,分離回收困難。目前已有的報道表明,當前銅冶煉企業銅陽極泥中碲的綜合回收率不足60%,部分企業甚至在40%以下。
從陽極泥中回收碲的新研究主要集中在銅陽極泥的預處理工藝,主要有混酸浸出脫碲、加壓高堿性脫碲、氧化浸出、循環浸出脫碲、萃取等工藝。這些工藝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銅陽極泥賤金屬分離過程碲的浸出率,但存在工藝流程長,操作復雜,設備要求高,生產成本大的問題,在工業推廣上存在困難。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銅陽極泥分銅渣直接提取碲回收率低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實現銅陽極泥分銅渣碲回收率高、工藝流程短和操作簡單的濕法冶金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銅陽極泥分銅渣首先在一定濃度的鹽酸溶液中加入氧化劑浸出,使得金、鉑、鈀等貴金屬和碲進入溶液,浸出液后續均勻緩慢加入還原劑,依次將金和鉑鈀優先沉淀出來,之后進一步還原,將碲還原為碲粉沉淀出來,實現碲與金的高效分離,浸出渣進入銀提取工序。
本發明的實質是采用氯化浸出的鹽酸氧化體系實現碲的高效浸出過程,并通過均勻緩慢加入弱還原劑的分步還原方式依次還原沉淀金和鉑鈀,后續深度還原沉淀碲,實現了金和碲的高效分離過程。這些環節緊密關聯,共同作用實現了銅陽極泥分銅渣高效分離和回收碲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銅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江西銅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50016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