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納米氣泡曝氣增氧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86549.1 | 申請日: | 2020-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475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安市綠泉工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7/00 | 分類號: | C02F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勁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張鐵蘭 |
| 地址: | 211600 江蘇省淮安***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納米 氣泡 增氧機 | ||
1.一種微納米氣泡曝氣增氧機,包括箱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的內頂壁設置有用于供氧的供氣機構(2),箱體(1)內還設置有混合氣體產生氣泡的混合機構(3),混合機構(3)位于供氣機構(2)的正下方,所述箱體(1)的左側壁設置有排氣管(4);
所述供氣機構(2)包括氣泵(21)、氧氣發生器(22)、臭氧發生器(23)、四通管(24)、單向閥(25)和連通管(26),所述氣泵(21)、氧氣發生器(22)和臭氧發生器(23)從左至右依次安裝在箱體(1)的內頂壁上,且三者的進氣端均貫穿箱體(1)后壁與箱體(1)外連通,四通管(24)的四端分別與氣泵(21)的出氣端、氧氣發生器(22)的出氣管、臭氧發生器(23)的出氣管和連通管(26)連通,氧氣發生器(22)的出氣管和臭氧發生器(23)的出氣管上均安裝有單向閥(2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納米氣泡曝氣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機構(3)包括混合桶(31)、水泵(32)、噴頭(33)、電機(34)、混合軸(35)、扇葉(36)和隔板(37),所述混合桶(31)通過螺栓安裝與箱體(1)內左右壁之間,四通管(24)一端在混合桶(31)側壁頂端的位置與混合桶(31)內形成連通,箱體(1)內的右壁上固定安裝有水泵(32),水泵(32)的出水端安裝有噴頭(33),且噴頭(33)貫穿混合桶(31)側壁的頂端并延伸至混合桶(31)內部,水泵(32)的進水端貫穿箱體(1)右壁延伸而出,電機(34)固定安裝在混合桶(31)上表面的中部,且電機(34)的輸出軸延伸至混合桶(31)內部,隔板(37)固定連接在混合桶(31)內部且位于下側,混合軸(35)的頂端與電機(34)輸出軸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混合軸(35)的底端通過軸承活動連接在隔板(37)中部,混合軸(35)上設置有扇葉(3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微納米氣泡曝氣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機構(3)還包括主動齒輪(38)和從動齒輪(39),隔板(37)上表面對稱安裝有兩個從動齒輪(39),混合軸(35)上對應從動齒輪(39)的位置安裝有主動齒輪(38),且主動齒輪(38)與兩個從動齒輪(39)嚙合,主動齒輪(38)與從動齒輪(39)的傳動比為100:1,兩個從動齒輪(39)上均開設有通孔一(5),隔板(37)上兩個通孔一(5)旋轉軌跡上均開設有通孔二(6),混合桶(31)的內壁且位于隔板(37)的下側從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裝有三層成泡板(7),成泡板(7)上開設有均勻的分散微孔(8),排氣管(4)的進氣端延伸至箱體(1)內部并于混合桶(31)底壁與混合桶(31)內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微納米氣泡曝氣增氧機,其特征在于:從上至下三層所述成泡板(7)上分散微孔(8)的直徑依次遞減,分別為十微米、一微米、五百納米。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微納米氣泡曝氣增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扇葉(36)的數量為三個,三個扇葉(36)在混合軸(35)上從上至下等距離排列。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納米氣泡曝氣增氧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單向閥(25)的出氣端均指向四通管(2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安市綠泉工貿有限公司,未經淮安市綠泉工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8654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虛擬緊密距測量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用于沖壓模具的保壓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