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仙側球繁殖的改良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79214.7 | 申請日: | 2020-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3634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6 |
| 發明(設計)人: | 何炎森;李瑞美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蔗麻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G22/60 | 分類號: | A01G22/60;A01C1/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 地址: | 363000***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仙 繁殖 改良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仙側球繁殖的改良方法。所述方法如下:1)未閹割的‘種仔’直接種植,6月份收獲時抹去所有外側小鱗球,留下母鱗莖球;2)7?9月份,在白天,將母鱗莖球進行高溫處理,控制溫度為36?38℃并保持7.5?8.5小時,然后自然降至室溫;3)10月份,在白天,將母鱗莖球進行低溫處理,控制溫度為5?10℃并保持7.5?8.5小時,然后自然升至室溫;4)11月份,將母鱗莖球于室溫條件下貯藏;5)12月份,以母鱗莖球為種球進行種植;6)第二年6月份收獲后,貯藏至秋季,分離所有小鱗球作為種苗。本發明在鱗莖球貯藏過程中進行變溫處理,促進鱗莖盤上的芽點萌發,生長為有效子球,同時結合推遲種植、適當淺種等措施,進一步消耗適量鱗莖片養分,達到多發芽,增加小鱗球數量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仙側球繁殖的改良方法。
背景技術
水仙是石蒜科(Amaryllidaceae)水仙屬(Narcissus)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目前,栽培品種匱乏、花色單一已經成為國內水仙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為克服當前我國水仙產業主栽品種單一的制約因素,我們搜集國內、外水仙種質資源,開展引種馴化,篩選出一些適宜漳州主產區栽培的良種,如‘Avalanche’、‘Grand SD'Or’、‘Golden dawn’、‘Winter Sun’、‘Golden rain’、‘chinese sacred lily’等,高效優質繁殖技術的研發對這些良種的快速推廣具有重要意義。生產上,國內外水仙種苗繁育一直是采用側球繁殖法,即把二年生母鱗莖球(俗稱‘種仔’)周邊的小鱗球(含部分基部鱗莖盤)剝離母球做為種苗(俗稱‘芽仔’)?!孔小N植一年后收獲的鱗莖球俗稱‘鉆仔’,‘鉆仔’再種植一年后收獲的鱗莖球,抹去所有外側小鱗球后俗稱‘種仔’,‘種仔’經過閹割處理,再種植一年后收獲的鱗莖球為商品鱗莖球。傳統生產上的側球繁殖方法,由于二年生鱗球母球周邊著生的‘芽仔’只有2-3個,增殖系數低,不能滿足良種快速推廣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水仙側球繁殖的改良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1)基礎繁殖材料準備:未閹割的‘種仔’直接種植,常規田間管理,6月份收獲時抹去所有外側小鱗球,留下母鱗莖球,晾干后常規儲藏,即以未閹割的‘種仔’種植后收獲的母鱗莖球為基礎繁殖材料;
2)7-9月份,在白天,將母鱗莖球置于有控溫設備的種苗處理室中進行高溫處理,并保持通風環境,控制溫度為36-38℃并保持該溫度7.5-8.5小時,然后停止加溫,自然降至室溫;
3)10月份,在白天,將母鱗莖球置于有控溫設備的種苗處理室中進行低溫處理,并保持通風環境,控制溫度為5-10℃并保持該溫度7.5-8.5小時,然后停止降溫,自然升至室溫;
4)11月份,將母鱗莖球于自然室溫條件下貯藏;
5)12月份,以母鱗莖球為種球種植,按常規田間管理;
6)第二年6月份收獲后,按常規晾干后裝于透氣框中并貯藏于倉庫內,至秋季,分離所有小鱗球作為種苗。
進一步的,步驟2)的高溫處理時間為38-40天,每個月份不少于10天。
步驟3)的低溫理時間為19-20天。
步驟5)的種植方式為淺種,覆土厚度為0.9-1.1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蔗麻研究中心),未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蔗麻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7921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利用太陽能提供能源的開窗系統
- 下一篇:一種養殖場用除臭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