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小型船舶減振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75638.6 | 申請日: | 2020-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761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三喜;湯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39/00 | 分類號: | B63B3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呂耀萍 |
| 地址: | 430084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小型 船舶 系統 | ||
1.一種小型船舶減振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動力單元(1)、三位四通換向閥(2)、蓄能單元(3)、補償單元(4)和減振油缸(5);
所述動力單元(1)包括泵組(11),所述泵組(11)的進油口與小型船舶減振系統的油箱(100)連通;
所述三位四通換向閥(2)的中位機能為O型,所述三位四通換向閥(2)的進油口與所述泵組(11)的出油口連通,所述三位四通換向閥(2)的回油口與所述油箱(100)連通,所述三位四通換向閥(2)的第一工作油口與所述減振油缸(5)的無桿腔連通,所述三位四通換向閥(2)的第二工作油口與所述減振油缸(5)的有桿腔連通;
所述蓄能單元(3)包括蓄能器(31);
所述補償單元(4)包括第一順序閥(41)、二位二通換向閥(42)、三位三通換向閥(43)、第二順序閥(44)和第三順序閥(45),所述第一順序閥(41)的進油口和第一控制油口均與所述蓄能器(31)連通,所述第一順序閥(41)的第二控制油口與所述三位四通換向閥(2)的第一工作油口連通,所述第一順序閥(41)的出油口與所述二位二通換向閥(42)的控制油口連通,所述二位二通換向閥(42)的進油口與所述蓄能器(31)連通,所述二位二通換向閥(42)的出油口與所述減振油缸(5)的無桿腔連通,所述三位三通換向閥(43)的第一油口與所述減振油缸(5)的無桿腔連通,所述三位三通換向閥(43)的第二油口與所述減振油缸(5)的有桿腔連通,所述三位三通換向閥(43)的第三油口與所述蓄能器(31)連通,所述第二順序閥(44)的進油口和第一控制油口均與所述減振油缸(5)的無桿腔連通,所述第二順序閥(44)的出油口與所述三位三通換向閥(43)的第一控制油口連通,所述第二順序閥(44)的第二控制油口與所述蓄能器(31)連通,所述第三順序閥(45)的進油口和第一控制油口均與所述減振油缸(5)的有桿腔連通,所述第三順序閥(45)的出油口與所述三位三通換向閥(43)的第二控制油口連通,所述第三順序閥(45)的第二控制油口與所述蓄能器(31)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船舶減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償單元(4)還包括第一單向閥(46)和第二單向閥(47),所述第一單向閥(46)和所述第二單向閥(47)的進油口均與所述油箱(100)連通,所述第一單向閥(46)的出油口與所述減振油缸(5)的無桿腔連通,所述第二單向閥(47)的出油口與所述減振油缸(5)的有桿腔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船舶減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單元(1)還包括二位三通換向閥(12),所述二位三通換向閥(12)的第一進油口與所述泵組(11)的出油口連通,所述二位三通換向閥(12)的出油口與所述油箱(100)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船舶減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單元(1)還包括第一溢流閥(13),所述第一溢流閥(13)的進油口和控制油口均與所述泵組(11)的出油口連通,所述第一溢流閥(13)的出油口分別與所述油箱(100)和所述二位三通換向閥(12)的第二進油口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船舶減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位三通換向閥(12)為電磁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船舶減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單元(1)還包括第三單向閥(14),所述第三單向閥(14)的進油口與所述泵組(11)連通,所述第三單向閥(14)的出油口與所述三位四通換向閥(2)的進油口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船舶減振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單元(3)還包括第一截止閥(32),所述第一截止閥(32)用于連通或關斷所述蓄能器(31)與所述三位三通換向閥(43)的第三油口、所述蓄能器(31)與所述第二順序閥(44)的第二控制油口、所述蓄能器(31)與所述第三順序閥(45)的第二控制油口、所述蓄能器(31)與所述第一順序閥(41)的進油口和第一控制油口、所述蓄能器(31)與所述二位二通換向閥(42)的進油口之間的油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75638.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