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3D打印金屬粉體球形度的處理裝置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75426.8 | 申請日: | 2020-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021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8 |
| 發明(設計)人: | 嚴鵬飛;李崇宇;嚴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2F1/065 | 分類號: | B22F1/065;B22F1/142;B33Y40/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吳文濱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打印 金屬 球形 處理 裝置 及其 應用 | ||
1.一種提高3D打印金屬粉體球形度的處理裝置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裝置包括加料組件(1)、粉體預熱器(2)、流化床(3)、產品罐(4)和送風組件(5),所述加料組件(1)、粉體預熱器(2)、流化床(3)和產品罐(4)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所述送風組件(5)與流化床(3)相連通,所述粉體預熱器(2)上設有輔助微波發生器(6),所述流化床(3)包括殼體(301),所述殼體(301)內設有供金屬粉體通過的腔室,所述殼體(301)的內壁上設有多個可調節角度的氣體分布板(7),外壁上設有主微波發生器(8);
所述粉體預熱器(2)包括預熱器本體(201)、設于預熱器本體(201)頂部的預熱器加料口(202)以及設于預熱器本體(201)底部的預熱器出料口(203),所述輔助微波發生器(6)設于預熱器本體(201)的外側,所述預熱器出料口(203)處設有與主微波發生器(8)電連接的第一溫度計(204),所述預熱器本體(201)的內壁上設有保溫層(205);
所述加料組件(1)包括與粉體預熱器(2)相連通的進料器(101)以及設于進料器(101)頂部的料倉(102);
所述殼體(301)的頂部設有與粉體預熱器(2)相連通的流化床進料口(302),底部設有流化床出料口(303),所述流化床出料口(303)處設有出料彎管(304),并通過出料彎管(304)與產品罐(4)相連通;
所述送風組件(5)包括風機(501)和氣體預熱器(502),所述流化床(3)的底部設有進風口(306),所述風機(501)通過氣體預熱器(502)與進風口(306)相連通;
將所述處理裝置用于提高3D打印金屬粉體的球形度,所述處理裝置采用以下步驟進行工作:
步驟一:將粒度為10-100μm的金屬粉體輸送進入料倉(102),金屬粉體經進料器(101)及預熱器加料口(202)進入粉體預熱器(2);
步驟二:開啟輔助微波發生器(6),功率為10-40kW,以微波為熱源,控制粉體預熱器(2)內的溫度在600℃以下,預熱后的金屬粉體從預熱器出料口(203)出,經流化床進料口(302)進入流化床(3);
步驟三:開啟主微波發生器(8),功率為40-100kW,以微波為熱源,控制流化床(3)內的溫度在600-2000℃,送風組件(5)提供的空氣從流化床(3)的進風口(306)進入流化床(3),空氣溫度控制在40-600℃,根據從粉體預熱器(2)出來的金屬粉體的表面溫度調整氣體分布板(7)的傾斜角度,調整風速為1-2m/s,控制金屬粉體停留時間為1-5min,表面鈍化后的金屬粉體經流化床出料口(303)進入產品罐(4),得到球形度提高了的金屬粉體產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3D打印金屬粉體球形度的處理裝置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3)的內壁上設有多個可調整角度的卡槽(305),所述氣體分布板(7)與卡槽(305)卡扣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3D打印金屬粉體球形度的處理裝置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多個氣體分布板(7)沿周向均勻布設在殼體(301)的內壁上,并且多個氣體分布板(7)的高度不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3D打印金屬粉體球形度的處理裝置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501)和氣體預熱器(502)之間設有氣體管道(503),所述氣體預熱器(502)和氣體管道(503)之間設有過濾網(504),所述氣體管道(503)上設有氣體流量計(50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3D打印金屬粉體球形度的處理裝置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306)處設有與氣體預熱器(502)電連接的第二溫度計(30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75426.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