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山茶粕中的茶皂素提取工藝及其在氨基酸潔面皂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75217.3 | 申請日: | 2020-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925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9 |
| 發明(設計)人: | 郭鵬;崔山虎;曾憲群;趙李紅;郭洪燃;趙蜜甜;張鈺 | 申請(專利權)人: |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甾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J63/00 | 分類號: | C07J63/00;C07H15/256;C07H1/08;C11D1/83;C11D3/30;C11D3/20;C11D3/6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徐瑛 |
| 地址: | 464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山茶 中的 皂素 提取 工藝 及其 氨基酸 潔面皂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山茶粕中的茶皂素提取工藝及其在氨基酸潔面皂中的應用,屬于茶皂素提取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S1、山茶籽的預處理:將山茶籽洗凈、粉碎;S2、脫脂:稱取已粉碎的干燥的山茶籽,加入有機溶劑進行脫脂處理,得山茶粕;S3、提取茶皂素:將干燥的山茶粕粉碎,加入150~300ml復合提取溶劑,提取1~3h后,過濾得到深紅色提取液;所述復合提取溶劑由碳酸二甲酯:乙醇水溶液按照體積比1:1~3的比例調配。本發明通過利用不同物質的極性差異在碳酸二甲酯和乙醇水溶液的相間進行分配,使雜質等成分與茶皂素分離開,通過收集乙醇水溶液,即可降低茶皂素的雜質含量,達到提高產品品質、提高產品得率和純度、降低成本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皂素提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山茶粕中的茶皂素提取工藝及其在氨基酸潔面皂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茶皂素主要來源于山茶科植物的羥基,山茶籽的各組織部位之中,與有機酸結合的茶皂素是天然甙的一類。它和配基上的羰基則以甙鍵結合,其中糖體部分包括葡萄糖醛酸、阿拉伯糖、木糖。茶皂素是天然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一種,由于茶皂素分子結構既有親水性的糖體,又有疏水性的基團,因此性能優良,在日化、食品、環保等領域應用廣泛,且易被生物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由于用途廣泛,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開始探究茶皂素的提取工藝。目前,通過醇水溶液法來提取山茶粕中的茶皂素的技術較為成熟。如文獻(王良貴.響應面法超聲波輔助提取茶皂素工藝優化[J].麗水學院學報,2014,036(002):23-28.)公開了一種響應面法超聲波輔助提取茶皂素工藝優化,建立了以75%乙醇為提取劑、料液pH值8.0、浸提溫度40℃、浸提時間4h、液固比8:1和超聲波功率80W的茶皂素提取工藝,此時實際茶皂素提取率8.041%。另有文獻(唐鵬程,王文淵,朱龍軍.茶粕中茶皂素提取分離工藝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7,000(002):185-186.)公開了一種茶粕中茶皂素提取分離工藝的研究,并從pH、溫度、料液比、乙醇濃度等影響因素就茶皂素提取分離工藝進行了單因素的研究,最優條件下,茶皂素得率不超過14%。但上述現有技術的乙醇濃度通常需要在較高水平才能達到較好的提取率和純度,而高濃度的乙醇會降低茶皂素的溶解度,因茶皂素不溶于純的乙醇中,進而降低茶皂素的得率;其次,單純采用乙醇溶液,由于提取劑的極性較強,會使大量雜質成分(淀粉、多糖、植物蛋白等)微量浸出于提取劑中,從而使茶皂素粘度大、色澤深黑、含量不高且純度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針對上述現存技術問題,開發出一種山茶粕中的茶皂素提取工藝,并提供了利用本發明山茶粕中的茶皂素提取工藝提取得到的茶皂素在茶皂素在氨基酸潔面皂中的應用;本發明通過利用不同物質的極性差異在碳酸二甲酯和乙醇水溶液的相間進行分配,使雜質等成分與茶皂素分離開,通過收集乙醇水溶液,即可降低茶皂素的雜質含量,達到提高產品品質、提高產品得率和純度、降低成本的效果。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山茶粕中的茶皂素提取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山茶籽的預處理:將山茶籽洗凈、粉碎;
S2、脫脂:稱取已粉碎的干燥的山茶籽,加入有機溶劑進行脫脂處理,得山茶粕;
S3、提取茶皂素:將干燥的山茶粕粉碎,加入150~300ml復合提取溶劑,提取1~3h后,過濾得到深紅色提取液;
所述復合提取溶劑由碳酸二甲酯:乙醇水溶液按照體積比1:1~3的比例調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信陽師范學院;河南甾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信陽師范學院;河南甾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7521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