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70673.9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44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孔德柱;馬政峰;馬正民;王建偉;于力;白秀軍;趙鵬聲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奧生物質能(天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N1/02 | 分類號: | F23N1/02;F23N5/24;F22B35/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信達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李世喆 |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氣 兩用 鍋爐 燃燒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統,該控制方法包括確定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穩定時通入的熱解氣流量;確定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的第一設定負荷需求,根據所述第一設定負荷需求確定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穩定時通入的生物油流量;根據所述熱解氣流量和所述生物油流量按照設定公式確定通入的助燃空氣流量;當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的負荷需求由所述第一設定負荷需求變化到第二設定負荷需求時,根據所述第一設定負荷需求和所述第二設定負荷需求的比值,確定在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的負荷需求為所述第二設定負荷需求時且在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穩定時通入的生物油流量和通入的助燃空氣流量。本發明的方案能夠降低油氣兩用鍋爐燃燒控制的難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質熱解產品燃燒控制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以生物質為原料的熱解技術能夠實現能源清潔高效的轉化,生物質熱解產生的高溫氣體稱為生物質熱解氣,經除塵、冷凝、除焦等工藝過程分別得到不可冷凝氣(即熱解氣)和可冷凝氣??衫淠龤庵饕獮樯镉?、木醋液和水蒸氣,不可冷凝氣的主要成分是CO、CO2、H2、N2、CH4等,因還含有一定量的C2H6、C3H8、C2H4和C3H6等大分子高熱值氣體,較生物質熱解氣化氣具有較高的熱值,可以直接燃燒供于用熱設備。生物油作為一種熱解副產物,成分十分復雜,多為苯的衍生物和多環芳烴,在高溫下呈氣態,當溫度在200℃以下時,大部分焦油會凝結成黑褐色粘稠狀的液體,易堵塞管道,阻礙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焦油中的有毒物質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相關技術中,通常采用油氣兩用鍋爐對熱解生成的熱解氣和生物油進行處理。油氣兩用鍋爐在燃燒時,當遇到負荷變化的情形時,油氣兩用鍋爐的燃燒會變得不平衡,因此需要對向油氣兩用鍋爐輸入的熱解氣、生物油和空氣的流量進行調節控制,以使油氣兩用鍋爐的燃燒重新達到平衡。但是,現有的油氣兩用鍋爐中熱解氣、生物油和空氣的流量的控制方法較為復雜,即需要考慮熱解氣、生物油和空氣三者的流量控制,如此增加了油氣兩用鍋爐燃燒控制的難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統,能夠降低油氣兩用鍋爐燃燒控制的難度。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的控制方法,包括:
確定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穩定時通入的熱解氣流量;
確定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的第一設定負荷需求,根據所述第一設定負荷需求確定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穩定時通入的生物油流量;
根據所述熱解氣流量和所述生物油流量按照設定公式確定通入的助燃空氣流量;
當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的負荷需求由所述第一設定負荷需求變化到第二設定負荷需求時,根據所述第一設定負荷需求和所述第二設定負荷需求的比值,確定在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的負荷需求為所述第二設定負荷需求時且在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穩定時通入的生物油流量和通入的助燃空氣流量。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在所述當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的負荷需求由所述第一設定負荷需求變化到第二設定負荷需求時,根據所述第一設定負荷需求和所述第二設定負荷需求的比值,確定在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的負荷需求為所述第二設定負荷需求時且在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穩定時通入的生物油流量和通入的助燃空氣流量之后,包括:
按照在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的負荷需求為所述第二設定負荷需求時且在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穩定時通入的助燃空氣流量對助燃空氣流量進行調節;
當通入的助燃空氣流量穩定時,按照在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的負荷需求為所述第二設定負荷需求時且在所述油氣兩用鍋爐燃燒穩定時通入的生物油流量對生物油流量進行調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奧生物質能(天津)有限公司,未經新奧生物質能(天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7067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