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瀝青混合料MLC改性劑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70500.7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340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4 |
| 發明(設計)人: | 拾方治;陳亞雄;張志卻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致欣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7/02 | 分類號: | C08L67/02;C08L77/06;C08L23/06;C08L9/02;C08L7/02;C08L79/02;C08L95/00;C08K13/02;C08K3/22;C08K3/04 |
| 代理公司: | 嘉興啟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張抗震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瀝青 混合 mlc 改性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瀝青混合料MLC改性劑,包括粉末狀組分A和顆粒狀組分B。組分A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聚烯烴、10?30質量份的芳烴油、丙烯酰胺和水合肼。組分B包括經超支化聚合物、橡膠、天然乳膠、硫化劑、表面活性劑、增粘樹脂、氧化鋅、炭黑。本發明所涉及的MLC改性劑,提高路面的抗車轍能力;改善集料的抗剝落性,提高抗水損害性能;延長路面的抗疲勞壽命,從而提高路面的耐久性。降低施工溫度:瀝青混合料可在較低溫度下拌和、攤鋪;改善壓實效果;提高改性瀝青PG等級,保持基質瀝青原有的低粘特性;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排放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瀝青改性劑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瀝青混合料MLC改性劑。
背景技術
在路面的維修和重建過程中,常規瀝青混合料難以滿足高溫多雨等復雜氣候條件下道路使用要求,不僅路面的耐久性得不到滿足,而且國內現有的改性劑一般只針對單一的路用性能進行改善,缺乏改善多方面路用性能的技術支撐,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能夠提高路面高溫性能的抗車轍類改性劑由于柔性較差,改性后的瀝青在低溫環境中容易開裂;可以提升路面強度的高模量劑在模量過高的情況下會降低瀝青混合料抵抗水損害的能力;具有改善抗水損害性能的抗剝落劑由于與瀝青密度差異較大,在使用中容易與瀝青產生離析,從而降低瀝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還有能同時提高瀝青混合料多方面性能的SBS改性瀝青由于粘度較高,使得所需的生產和施工溫度都比較高,導致污染排放和能耗非常嚴重。所以如何改善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水穩定性等多方面路用性能的同時,做到節能降耗減排,綠色環保,是公路建設和養護研究中的重中之重,開發一種瀝青混合料MLC改性劑(Multifunctional low energy consumption modifier,多功能降耗型改性劑)成為一種需要。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瀝青混合料MLC改性劑。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所涉及的一種瀝青混合料MLC改性劑,包括粉末狀組分A和顆粒狀組分B;
所述組分A包括30-50質量份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20質量份的聚酰胺、10-20質量份的聚烯烴、10-30質量份的芳烴油、5-10質量份的丙烯酰胺和0.5-1質量份的水合肼;
所述組分A的制備過程如下:
步驟A1、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聚烯烴加熱使其成為液態;
步驟A2、將芳烴油、水合肼加熱使其成為液態;
步驟A3、將步驟A1和步驟A2所制備的物質進行混合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一;
步驟A4、將混合物一與丙烯酰胺相混合并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二;
步驟A5、將混合物二冷卻至至粘稠狀后造粒,晾干后再粉碎成粉末,過100目篩,取篩下物,得到組分A;
所述組分B包括經20-30質量份的超支化聚合物、50-60質量份的橡膠、40-50質量份的天然乳膠、1-2質量份的硫化劑、0.5-0.8質量份的表面活性劑、3-5質量份的增粘樹脂、5-7質量份的氧化鋅、20-30質量份的炭黑;
所述組分B的制備過程如下:
步驟B1:將超支化聚合物、橡膠、天然乳膠、炭黑、增粘樹脂在開煉機中塑煉,混合均勻后,再加入一半的硫化劑、一半的表面活性劑、氧化鋅在密煉機中共混,120度下進行動態硫化;
步驟B2:將上一步驟處理后的混合物移至開煉機中再加入另一半硫化劑和表面活性劑,薄通后出片;
步驟B3:再將上一步驟處理后的混合物進行造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致欣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致欣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7050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