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BIM模型按需加載切換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69067.5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951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26 |
| 發明(設計)人: | 鄭志國;王格非;鄭水清;焦鵬;苑仁路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朔方天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16/9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專卓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王一 |
| 地址: | 102403 北京市房***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bim 模型 加載 切換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出一種BIM模型按需加載切換方法及系統,其中方法包括:對待加載的BIM模型進行模型分離,以使所述BIM模型內的各部件之間解關聯;對分離后的所述BIM模型進行輕量化處理;根據現實場景中相機的位置和觀測范圍,為所述BIM模型設置相應的視點和各視點的可視范圍;選取相應的視點作為首次加載視點,并根據所述首次加載視點的可視范圍加載所述BIM模型的展示部件;選取相應的視點作為切換視點,并根據所述切換視點的可視范圍切換所述BIM模型的展示部件。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能解決現有的大型BIM模型的傳輸、加載、渲染使用原有的技術手段無法達到要求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模型加載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BIM模型按需加載切換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一種應用于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的數據化工具,通過對建筑的數據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筑信息作出正確地理解和高效地應對,為設計團隊以及包括建筑、運營單位在內的各方建設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基礎,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BIM模型在網頁端及手機端的展示、操作需求日益旺盛。大型BIM模型的傳輸、加載、渲染使用原有的技術手段無法達到要求。瀏覽器除自身的限制外,還要受CPU計算能力、內存限制、顯卡和顯存限制等方面的影響,傳輸、加載和渲染的模型必須進行更科學和深度的處理才能滿足需求。
例如,在滿足正常使用下谷歌瀏覽器的運行內存最多不能超過1G,其中考慮到平臺系統的占用、視頻加載等應用的占用,留給模型數據的內存只有幾百兆,還要考慮到模型加載后渲染燈光陰影漫游等操作,而大型BIM模型大小遠超這個標準,而不管是人眼的視野范圍還是屏幕的大小,都不足以加載全部的模型顯示操控,所以BIM模型的科學組織、按需加載以及動態切換則顯得至關重要。
因此,基于以上技術問題,亟需一種能夠在網頁端顯著提高BIM模型加載效率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BIM模型按需加載切換方法及系統,其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的大型BIM模型的傳輸、加載、渲染使用原有的技術手段無法達到要求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BIM模型按需加載切換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對待加載的BIM模型進行模型分離,以使所述BIM模型內的各部件之間解關聯;
對分離后的所述BIM模型進行輕量化處理,以減小所述BIM模型加載時的占用空間;
根據現實場景中相機的位置和觀測范圍,為所述BIM模型設置相應的視點和各視點的可視范圍;
選取相應的視點作為首次加載視點,并根據所述首次加載視點的可視范圍加載所述BIM模型的展示部件;
選取相應的視點作為切換視點,并根據所述切換視點的可視范圍切換所述BIM模型的展示部件。
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一種BIM模型按需加載切換系統,所述BIM模型按需加載切換系統包括:
模型分離單元,用于對待加載的BIM模型進行模型分離,以使所述BIM模型內的各部件之間解關聯;
輕量化單元,用于對分離后的所述BIM模型進行輕量化處理,以減小所述BIM模型加載時的占用空間;
視點配置單元,用于根據現實場景中相機的位置和觀測范圍,為所述BIM模型設置相應的視點和各視點的可視范圍;
加載單元,用于選取相應的視點作為首次加載視點,并根據所述首次加載視點的可視范圍加載所述BIM模型的展示部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朔方天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朔方天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906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