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凝土墻體銜接工藝及其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68951.7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610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1 |
| 發明(設計)人: | 沈禮鵬;沈培;徐濤;鄭錦;徐曼;劉江民;沈傲雪;李鴻豪;顧斌;盧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一局集團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84 | 分類號: | E04B2/84;E04G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謝緒寧;薛赟 |
| 地址: | 2000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墻體 銜接 工藝 及其 結構 | ||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建筑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混凝土墻體銜接工藝及其結構,其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制作模具組件,模具組件上設有矩陣齒;步驟二,固定模具組件,澆筑后,形成第一組合體;步驟三,第一組合體上形成有矩陣凹槽;步驟四,待第一組合體凝固成型后,拆除模具組件;步驟五,在第一組合體上繼續澆筑,形成第二組合體,第二組合體上形成有與矩陣凹槽適配的矩陣凸起;步驟六,對成型后的第一組合體和第二組合體進行澆水養護。本發明具有增大第一組合體與第二組合體之間的接觸面積以提高第一組合體與第二組合體銜接穩定性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混凝土墻體銜接工藝及其結構。
背景技術
混凝土澆筑指的是將混凝土澆筑入模直至塑化的過程,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制成預定形體。
在現澆混凝土依然盛行與推廣的當下,混凝土的節點處理已經成為影響結構安全及相互銜接的重要控制點,顯然所有的新舊混凝土之間的連接現行的以人工清鑿為主,往往處理起來困難而且達到的效果也不是令人滿意,同時因為此處理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因而對單體的施工周期造成影響。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增大第一組合體與第二組合體之間的接觸面積以提高墻體銜接的穩定性的混凝土墻體銜接工藝及其結構。
本發明的上述發明目的一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混凝土墻體銜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制作模具組件,模具組件上設有矩陣齒;
步驟二,固定模具組件,進行澆筑,澆筑后,形成第一組合體;
步驟三,第一組合體上形成有矩陣凹槽;
步驟四,待第一組合體凝固成型后,拆除模具組件;
步驟五,在第一組合體上繼續澆筑,形成第二組合體,第二組合體上形成有與矩陣凹槽適配的矩陣凸起;
步驟六,對成型后的第一組合體和第二組合體進行澆水養護。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榫卯形式的混凝土連接技術,可以節省大量的勞動力去人工清鑿混凝土墻體的根部,同時成型效果好,矩陣凹槽與矩陣凸起增大了第一組合體與第二組合體之間的接觸面積,提高了混凝土粘結的穩定性,由于提前預埋與拆除,也節省了鑿毛所花費的時間,縮短了施工周期。
本發明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在步驟一中,所述模具組件包括模具齒和固定在所述模具齒上的固定件,所述矩陣齒位于所述模具齒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模具齒用于在第一組合體上形成矩陣凹槽。
本發明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在步驟二中,在所述模具組件上涂刷脫模劑。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涂刷脫模劑方便模具組件的拆卸,從而有利于保證第一組合體的完整性。
本發明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在步驟二中,在澆筑過程中應實時跟蹤檢查模具組件是否偏位、下沉,并及時調整至初始標定位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混凝土在澆筑時會對模具組件的穩定性帶來的影響,因此需要及時查看和調整,有利于避免模具組件在澆筑的過程中產生偏位或下沉而影響墻體的穩定性。
本發明的上述發明目的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混凝土墻體銜接結構,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組合體和第二組合體,所述第一組合體上設有利用模具組件上的矩陣齒形成的矩陣凹槽,所述第二組合體上對應所述矩陣凹槽的位置設置有與所述矩陣凹槽適配的矩陣凸起,所述第一組合體與所述第二組合體相對的端面互相貼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一局集團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建一局集團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895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