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舌形密封帶的浮頂罐密封結構及其裝配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68392.X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3456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殷海剛;沈建東;吳偉;楊衛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D88/48 | 分類號: | B65D88/48;B65D88/50;B65D88/42;B23P19/00 |
| 代理公司: | 江陰市權益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43 | 代理人: | 陳強 |
| 地址: | 21442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密封 浮頂罐 結構 及其 裝配 工藝 | ||
本發明一種基于舌形密封帶的浮頂罐密封結構及其裝配工藝,一次密封帶(5)和二次密封帶(6)在罐壁(1)和浮盤(2)之間的環狀空間內圍合構成一次密封空間和二次密封空間,一次密封空間內填充有填充物,且二次密封空間位于一次密封空間的上方,該二次密封空間內設置有限位鉤(7)和舌形帶(8),所述限位鉤(7)的頂部固定于浮盤(2)的頂部,且限位鉤(7)沿浮盤(2)的外壁下行后、水平向外延伸,所述舌形帶(8)的大頭端固定于浮盤(2)的頂部,所述舌形帶(8)的小頭端貼合二次密封帶(6)的內壁、并將二次密封帶(6)壓合在罐壁(2)上。本發明一種基于舌形密封帶的浮頂罐密封結構及其裝配工藝,具有安全性能高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浮頂罐密封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基于舌形密封帶的浮頂罐密封結構及其裝配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外浮頂油罐而言,為保證浮盤能夠靈活地上下移動,浮盤與罐壁之間必然會有一定距離的間隙,從而形成裸露油面的環形空間;該裸露油面的環形空間內的油液勢必會揮發,因此為防止油氣揮發,需要對浮盤與罐壁之間的環形空間進行密封設置。
如今,常規的密封設置普遍采用兩次密封的形式;一次密封用于油面的直接封蓋,是最主要的密封設施。常用的一次密封主要有填料式彈性軟密封、充液式軟密封及機械式密封三種形式。為了保證更好的密封效果,在一次密封外面,設置二次密封,形成對一次密封的保護,并進一步減少油氣損耗。
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發現,由于罐體沉降、變形,或一次密封本身老化、損壞,以及罐壁殘留油品持續揮發等原因,儲罐一、二次密封之間的空間內往往會產生油氣積聚,部分濃度甚至超過油氣爆炸下限,此時,遇到雷電、靜電、明火等點火源,就會引發密封圈燃爆事故。因雷擊引起的密封圈燃爆事故在國內外時有發生,嚴重威脅著外浮頂油罐的安全運行。
為此,亟需一種能夠保證一、二次密封之間形成無油氣狀態,以提高安全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安全性能高的基于舌形密封帶的浮頂罐密封結構及其裝配工藝。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基于舌形密封帶的浮頂罐密封結構,包含有罐壁、浮盤、承壓帶和刮板,環狀結構的承壓帶的一端固定于浮盤頂部,承壓帶的板面彎曲后使得另一端固定于刮板上,且環狀結構的刮板緊密滑動貼合于罐壁上,一次密封帶和二次密封帶在罐壁和浮盤之間的環狀空間內圍合構成一次密封空間和二次密封空間,一次密封空間內填充有填充物,且二次密封空間位于一次密封空間的上方,該二次密封空間內設置有限位鉤和舌形帶,所述限位鉤的頂部固定于浮盤的頂部,且限位鉤沿浮盤的外壁下行后、水平向外延伸,所述舌形帶的大頭端固定于浮盤的頂部,所述舌形帶的小頭端貼合二次密封帶的內壁、并將二次密封帶壓合在罐壁上。
本發明一種基于舌形密封帶的浮頂罐密封結構,所述舌形帶構成一環狀結構;或者所述舌形帶設置有多條。
本發明一種基于舌形密封帶的浮頂罐密封結構,所述舌形帶通過連接件固定與浮盤頂部的外壁上,該連接件為L形結構,且L形結構的連接件的豎邊固定于浮盤的頂部外壁上,L形結構的連接件的橫邊與舌形帶的大頭端通過螺栓相固定。
本發明一種基于舌形密封帶的浮頂罐密封結構,所述限位鉤的下部向外延伸部貼合二次密封帶,且限位鉤位于二次密封空間的底部。
本發明一種基于舌形密封帶的浮頂罐密封結構,環狀結構的舌形帶與二次密封帶的小頭端向上或向下彎曲形成壓合在二次密封帶上的壓合面。
本發明一種基于舌形密封帶的浮頂罐密封結構,一次密封帶的一端壓合在浮盤的頂部外壁上,另一端沿浮盤外壁下行后、繞行至貼合罐壁上行后、返回浮盤外壁上行并壓合于浮盤的頂部外壁上;二次密封帶的上端固定連接于刮板的底部,且二次密封帶的下端沿罐壁下行后、繞行至貼合浮盤外壁上行并壓合在浮盤的頂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科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839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