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聲學黑洞結構的隔振裝置及船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67784.4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197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4 |
| 發明(設計)人: | 代路;王葦;林原勝;柯志武;勞星勝;呂偉劍;趙振興;吳君;馬燦;戴春輝;柳勇;楊小虎;廖夢然;李勇;王俊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3H21/30 | 分類號: | B63H21/30;B63G8/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張琪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聲學 黑洞 結構 裝置 船舶 系統 | ||
1.一種基于聲學黑洞結構的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用于設置在振源設備和安裝基座之間,所述支撐結構上構造有若干個聲學黑洞結構,所述聲學黑洞結構連接有局域振子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聲學黑洞結構的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若干個所述聲學黑洞結構在所述支撐結構上均勻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聲學黑洞結構的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聲學黑洞結構的上下表面分別設有阻尼涂層。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基于聲學黑洞結構的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聲學黑洞結構的上下表面分別呈凹面,且所述聲學黑洞結構的厚度從中間到邊緣連續性增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聲學黑洞結構的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聲學黑洞結構的中間部位形成有厚度均勻的支撐平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聲學黑洞結構的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振子組件連接于所述支撐平臺。
7.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基于聲學黑洞結構的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振子組件連接在所述聲學黑洞結構的上方或下方。
8.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基于聲學黑洞結構的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域振子組件包括支撐彈簧和質量塊,所述支撐彈簧的一端與所述聲學黑洞結構相連,所述支撐彈簧的另一端與所述質量塊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基于聲學黑洞結構的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結構的上表面連接有用于連接振源設備的上層隔振器,所述支撐結構的下表面連接有用于連接安裝基座的下層隔振器。
10.一種船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基于聲學黑洞結構的隔振裝置,還包括振源設備、安裝基座和船舶殼體,所述隔振裝置設于所述振源設備和所述安裝基座之間,所述安裝基座固定于所述船舶殼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經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7784.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智能辨識分類的垃圾桶
- 下一篇:一種耐用無壓痕折彎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