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利用生物有機肥種植天然稻米的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467183.3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280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孫喜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環(huán)農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22/22 | 分類號: | A01G22/22;C05G1/00;C05F17/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00 黑龍江省哈***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生物 有機肥 種植 天然 稻米 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生物有機肥種植天然稻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制作生物有機肥,將有機肥原料置入發(fā)酵罐中,再向發(fā)酵罐中加入有益菌,接著進行充分攪拌混合,從而完成可使用有機肥的自制生產;S2:選擇稻米種植地,選擇無污染、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在插秧前8~10天引水養(yǎng)田水面要沒過壟面,水滲漏后及時補充,待水位相對穩(wěn)定后進行封閉除草;該利用生物有機肥種植天然稻米的方法結合現代化的農村發(fā)展,充分利用農村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排泄物和食物殘渣,并對其進行加工,產生有機肥,并對有機肥進行充分利用,利用有機肥種植優(yōu)選的天然稻米,從而降低化工肥料所產生的化學殘留,降低對人們身體的損傷,并且本方法操作簡單。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稻米種植方法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利用生物有機肥種植天然稻米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為工業(yè)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中國是水稻種植大國,北方每年需要大量的育秧土育秧,以致現在有營養(yǎng)的育秧土資源越來越少。
現代化的水稻生產通常是采用較為便捷和高效的化工生產復合肥用于水稻生產,雖然經濟效益較高,但是通常會有大量的化學殘留,長時間食用會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因此特提出了本申請所述的水稻種植方式用以提高稻米質量,降低化學殘留。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生物有機肥種植天然稻米的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現代化的水稻生產通常是采用較為便捷和高效的化工生產復合肥用于水稻生產,雖然經濟效益較高,但是通常會有大量的化學殘留,長時間食用會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利用生物有機肥種植天然稻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制作生物有機肥,將有機肥原料置入發(fā)酵罐中,再向發(fā)酵罐中加入有益菌,接著進行充分攪拌混合,從而完成可使用有機肥的自制生產;
S2:選擇稻米種植地,選擇無污染、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在插秧前8~10天引水養(yǎng)田水面要沒過壟面,水滲漏后及時補充,待水位相對穩(wěn)定后進行封閉除草;
S3:天然稻米秧苗的培育和選擇,選秸稈粗壯、分蘗強,成穗多,優(yōu)質高產粳稻,不倒伏,籽粒飽滿,米質優(yōu)良的稻種,在播種前進行曬種30~40h,再用浸種液在溫度為35~40℃的溫度條件下浸種10~15h后,繼續(xù)用清水浸種15~20h,最后在18~25℃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催芽、煉苗和育秧;
S4:育秧管理,在育秧過程中采用S1生產的有機肥進行施肥,并對育秧區(qū)域進行管理,避免與其他區(qū)域造成交叉,同時對秧苗狀況進行記錄:間隔時間為N+2天;
S5:人工插秧:泡田,秧苗葉齡達到四葉一心以上時,進行人工插秧;
S6:肥管理:按照有機標準要求,在返青期和抽穗期分別追加有機肥;藥管理:防治蟲害;水管理:針對水稻不同生長階段,適時灌溉;人工除草;
S7:后期管理和收獲。
優(yōu)選的,所述機肥原料包括腐熟廄肥、雞糞、沼渣、沼液、豆粕、泥炭、草木灰、甲殼低聚糖、碳酸鈣、木質素、微生物菌劑。
優(yōu)選的,所述有益菌為側孢短芽孢桿菌、黑曲霉和光合細菌。
優(yōu)選的,所述步驟S6插秧后田管理為:
肥管理:種植管理嚴格按照有機標準要求,在返青期和抽穗期分別增加有機肥100公斤/畝和200公斤/畝;
藥管理:使用4000-6000倍1.8%阿維菌素進行蟲害的防治;
水管理:
1)返青期:水田保持3-5公分的水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環(huán)農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黑龍江環(huán)農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718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