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態勢感知的網絡安全監控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67167.4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869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7 |
| 發明(設計)人: | 楊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9/40 | 分類號: | H04L9/40;G06F18/2431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85 | 代理人: | 汪琳琳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態勢 感知 網絡安全 監控 方法 裝置 設備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態勢感知的網絡安全監控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所述方法包括:收集原始數據,其中,原始數據包括安全態勢數據和安全事件數據,結合安全事件數據,對安全態勢數據進行數據預處理并聚合分析,得到安全態勢數據對應的特征值,將特征值輸入到預設的隨機森林模型中,通過預設的隨機森林模型,對特征值進行訓練,得到特征值對應的目標分類,基于目標分類和預設的事件發生條件,得到安全評估結果。本發明還涉及區塊鏈技術,安全態勢數據和安全事件數據可存儲在區塊鏈中,本發明實現快速進行網絡安全評估,有利于提高網絡安全監控的及時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網絡安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態勢感知的網絡安全監控方法、裝置、設備及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越來越廣泛,人們的生活已高度依賴于網絡。目前網絡安全環境不容樂觀,網絡攻擊日益頻繁,造成的威脅與損失也越來越大。因此在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中認知、理解并預測網絡的安全狀態及其發展趨勢,有助于管理人員及時掌握網絡安全狀況,并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威脅提前做出防護,減小攻擊對網絡的危害。網絡安全態勢預測作為安全態勢感知的重要環節,通過預測未來網絡安全態勢的發展,幫助管理員提前做出防護準確,降低網絡攻擊所帶來的潛在損失。
傳統方法在對安全狀態的趨勢進行預測時,主要以攻擊威脅、網絡脆弱性為預測要素,該類方法僅結合單一要素進行預測,已經無法滿足管理人員對掌握網絡整體安全趨勢的需求。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技術融合了入侵檢測系統IDS、防火墻、病毒檢測系統VDS等網絡安全設備的防護數據,是對網絡安全狀況與趨勢的一個整體反映,能夠作為網絡預警與響應的重要參照。目前主流的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方法一般分為以下三種:方式一,基于時空序列分析的方法。該方法的假設條件為安全態勢值的變化具有規則和周期性,因此通過對網絡中歷史與當前安全態勢值的分析,從而實現對網絡安全趨勢的預測,該方法未對網絡各安全態勢要素的變化、以及各動態安全態勢要素間的相互影響進行分析,因此模式固定,預測突發事件不強;方式二,基于博弈論的方法。該方法在攻防對抗環境中,利用博弈理論動態選擇攻擊方與防御方的最優策略選擇,通過綜合分析攻擊方、防御方與網絡環境信息的變化,在態勢要素選擇上較為全面,博弈論在軍事領域應用比較成熟,而在網絡環境中突發性強、不可預知因素過多,因此對網絡攻防建立博弈論的模型難度較大,且該方法只能對安全趨勢進行短期預測,無法給出網絡態勢長期的預測;方式三,基于圖論的方法,該方法利用網絡環境中的脆弱性信息生成狀態轉移圖,并從攻擊者角度出發,依據當前狀態對網絡未來可能出現的安全狀態進行預測。但該方法僅僅從攻擊方與網絡環境信息進行考慮,其建立的攻擊圖為靜態攻擊圖,忽略了防御方的策略選擇對網絡未來安全態勢的影響。綜上,現有方法都是對網絡未來一段時間的預測,其預測為下一階段,時間上具有模糊性,缺乏對攻擊的入侵成功時間量化預測。因而,尋找一種對實時網絡攻擊的有效監控方法,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態勢感知的網絡安全監控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以提高網絡安全監控的及時性。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態勢感知的網絡安全監控方法,包括:
收集原始數據,其中,所述原始數據包括安全態勢數據和安全事件數據;
結合所述安全事件數據,對所述安全態勢數據進行數據預處理并聚合分析,得到安全態勢數據對應的特征值;
將所述特征值輸入到預設的隨機森林模型中,通過所述預設的隨機森林模型,對所述特征值進行訓練,得到所述特征值對應的目標分類;
基于所述目標分類和預設的事件發生條件,得到安全評估結果。
可選地,所述安全態勢數據包括差異數據和惡意數據,所述結合所述安全事件數據,對所述安全態勢數據進行數據預處理并聚合分析,得到安全態勢數據對應的特征值包括:
通過樣本IP提取算法,從每個所述安全事件數據中,提取樣本IP;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716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