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超臨界二氧化碳管路裂紋控制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67056.3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796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勞星勝;邱志強;趙振興;柳勇;劉永生;柯漢兵;戴春輝;劉春林;代路;吳君;馬燦;廖夢然;楊小虎;黃崇海;李邦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29/04 | 分類號: | G01N29/04;G01N29/24;G01N21/95;G01D5/353;F17D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張琪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臨界 二氧化碳 管路 裂紋 控制 裝置 方法 | ||
1.一種超臨界二氧化碳管路裂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裂紋監測機構和干冰輸送線,所述裂紋監測機構用于連接在管路的表面并對管路的裂紋進行實時監測,所述干冰輸送線用于與管路連通并在所述裂紋監測機構監測到管路的裂紋擴展超出預設范圍時向管路中注入干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管路裂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紋監測機構包括裂紋傳感器和處理器,所述裂紋傳感器用于連接在管路的表面并對裂紋擴展進行實時監測,所述處理器和所述裂紋傳感器電連接、用于根據裂紋傳感器的監測結果獲得裂紋擴展速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管路裂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冰輸送線上設有電動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管路裂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處理器和所述電動閥分別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管路裂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紋監測機構用于連接在管路的彎頭部位和/或多通部位。
6.一種超臨界二氧化碳管路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對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管路進行注入干冰實驗,通過實驗預先獲知能夠使管路的裂紋擴展速率達到最低范圍的最優干冰濃度值;
對管路的裂紋擴展速率進行實時監測;
在管路的裂紋擴展速率大于第一預設值時,根據最優干冰濃度值向管路中注入干冰。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管路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在管路的裂紋擴展速率小于第二預設值時,停止向管路中注入干冰;
其中,第二預設值小于第一預設值。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管路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對管路的裂紋擴展速率進行實時監測具體包括:
對管路裂紋的尺寸進行實時監測;
根據裂紋的尺寸獲得裂紋擴展速率。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管路裂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對管路的裂紋擴展速率進行實時監測具體包括:
對管路中的彎頭部位和/或多通部位的裂紋擴展速率進行實時監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經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705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