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射頻前端器件控制方法及用戶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65907.0 | 申請日: | 2020-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288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易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40 | 分類號: | H04B1/40;H03K17/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黃燦;湯明明 | 
| 地址: | 52386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射頻 前端 器件 控制 方法 用戶 設備 | ||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提供一種射頻前端器件控制方法及用戶設備,應用于用戶設備,所述用戶設備包括處理器和射頻前端器件,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射頻前端器件接收來自所述處理器的開關控制指令,所述開關控制指令為所述處理器在第一時刻向所述射頻前端器件發送的指令;響應于所述開關控制指令,所述射頻前端器件進行開關切換。這樣,由于處理器在第一時刻向射頻前端器件發送開關控制指令,且第一時刻為目標子幀中位于第一時間間隔之前的時刻,而第一時間間隔用于SRS發送,從而可以降低射頻前端器件響應時間在用于SRS發送的第一時間間隔中的占比,將更多的時間用于SRS發送,降低了對射頻器件響應時間的要求。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射頻前端器件控制方法及用戶設備。
背景技術
在目前的射頻聽信系統中,射頻器件的控制邏輯通常為Mipi(Mobile IndustryProcessor Interface,移動行業處理器接口)接口控制。RFFE(RF Front-End,RF前端)控制接口協議是MIPI(移動行業處理器接口)協議中針對RF(Radio Frequency,射頻)器件的協議。根據RFFE協議,一對RFFE控制線能夠控制多個符合RFFE協議的器件,節省了硬件資源,使得RFFE協議已經廣泛應用于RF硬件設計上。
RFFE協議的基本操作過程為:RFFE控制器發送SSC(Sequency Start Condition,順序啟動條件),通過USID(User Service Identification,用戶服務標識)識別需要讀寫的器件后,再向指定的器件的寄存器寫入數據和命令。RFFE協議規定,當所有的命令和數據發送完畢后,RFFE在發出執行控制命令后,寄存器的命令才會執行。然而,RFFE協議是發送串行數據來尋址并讀寫數據的,且每一個數據占用不同的時長。當指令的控制需要通過發送一連串數據來完成時,對于射頻前端器件的響應時間要求很高,這樣導致器件的選型受限。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射頻前端器件控制方法及用戶設備,以解決當指令的控制需要通過發送一連串數據來完成時,對于射頻前端器件的響應時間要求很高,這樣導致器件的選型受限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射頻前端器件控制方法,應用于用戶設備,所述用戶設備包括處理器和射頻前端器件,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射頻前端器件接收來自所述處理器的開關控制指令,所述開關控制指令為所述處理器在第一時刻向所述射頻前端器件發送的指令;
響應于所述開關控制指令,所述射頻前端器件進行開關切換;
其中,所述第一時刻為目標子幀中位于第一時間間隔之前的時刻,所述第一時間間隔用于信道探測參考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發送。
第二方面,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用戶設備,所述用戶設備包括處理器和射頻前端器件,所述射頻前端器件包括: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來自所述處理器的開關控制指令,所述開關控制指令為所述處理器在第一時刻向所述射頻前端器件發送的指令;
切換模塊,用于響應于所述開關控制指令,所述射頻前端器件進行開關切換;
其中,所述第一時刻為目標子幀中位于第一時間間隔之前的時刻,所述第一時間間隔用于SRS發送。
第三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該用戶設備包括處理器、存儲器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上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第四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讀存儲介質,所述可讀存儲介質上存儲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59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