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吸能元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61386.1 | 申請日: | 2020-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778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鳳強;曹楊軍;羅昌杰;于文澤;李松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乾行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7/12 | 分類號: | F16F7/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周偉鋒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元件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新型吸能元件,包括層疊設置的多個吸能單元,吸能單元具有相對且平行分布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鄰的兩個吸能單元通過兩個第一表面或兩個第二表面緊固連接;第一表面上開設有至少四個第一孔洞,第二表面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孔洞,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均為盲孔,第一孔洞自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的一側延伸,第二孔洞自第二表面向第一表面的一側延伸,且第二孔洞伸入于與其相鄰的四個第一孔洞圍繞的間隔處。本申請的新型吸能元件通過多個吸能單元逐層堆疊形成,使得整體在多個吸能單元層疊方向上的壓縮強度逐漸增大、達到受力峰值時其減速度相對蜂窩材料件的較小,從而有效地解決了蜂窩材料件達到受力峰值時減速度過大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多孔材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新型吸能元件。
背景技術
含一定數量孔洞的固體叫多孔材料,是一種由相互貫通或封閉的孔洞構成網絡結構的材料,孔洞的邊界或表面由支柱或平板構成。由于多孔材料具有相對密度低、比強度高、比表面積高、重量輕、隔音、隔熱、滲透性好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碰撞吸能領域,其中較為常用的有:蜂窩材料、泡沫材料、點陣材料等,而其中的蜂窩材料件在其軸向受載壓縮發生塑性變形時,其強度曲線會先快速上升,然后趨于平穩,這樣會導致達到峰值力時刻減速度過大,影響吸能過程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吸能元件,包括但不限于解決蜂窩材料件達到受力峰值時減速度過大的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新型吸能元件,包括層疊設置的多個吸能單元,所述吸能單元具有相對且平行分布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鄰的兩個所述吸能單元通過兩個所述第一表面或兩個所述第二表面緊固連接;所述第一表面上開設有至少四個第一孔洞,所述第二表面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和所述第二孔洞均為盲孔,所述第一孔洞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側延伸,所述第二孔洞自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側延伸,且所述第二孔洞伸入于與其相鄰的四個所述第一孔洞圍繞的間隔處。
可選地,當相鄰的兩個所述吸能單元通過兩個所述第一表面緊固連接時,位于兩個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孔洞正對設置;當相鄰的兩個所述吸能單元通過兩個所述第二表面緊固連接時,位于兩個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孔洞正對設置。
可選地,至少四個所述第一孔洞沿同一平面上的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等間隔排列。
可選地,所述第一孔洞的軸線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孔洞的軸線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
可選地,所述第一孔洞的孔壁厚度與所述第二孔洞的孔壁厚度相等。
可選地,所述第一孔洞的橫截面面積從所述第一表面的一側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側逐漸變小,所述第二孔洞的橫截面面積從所述第二表面的一側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側逐漸變小。
可選地,所述第一表面上開設有2n+2個所述第一孔洞,所述第二表面上開設有n個所述第二孔洞,n為等于或者大于1的整數。
可選地,所述第一孔洞的橫截面輪廓呈八邊形,所述第二孔洞的橫截面輪廓呈四邊形。
可選地,所述第一孔洞的橫截面輪廓和所述第二孔洞的橫截面輪廓分別呈圓形。
可選地,所述第一孔洞的輪廓和所述第二孔洞的輪廓分別呈球冠形。
本申請提供的新型吸能元件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多個吸能單元逐層堆疊形成,使得整體在多個吸能單元層疊方向上的壓縮強度逐漸增大、達到受力峰值時其減速度相對蜂窩材料件的較小,從而有效地解決了蜂窩材料件達到受力峰值時減速度過大的技術問題,有利于提升新型吸能元件吸能過程的穩定性,減少了撞擊產生的破壞效果。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乾行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乾行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13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改善盲孔開路的PCB制作方法
- 下一篇:城市安全智慧管控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