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箱梁內部檢測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60446.8 | 申請日: | 2020-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80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孫峻嶺;周偉衛;蔡文舉;劉其軍;徐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瀚陽軌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19/10 | 分類號: | E01D19/10;E01D2/04;G01S13/93;G01S15/93;G01S17/93;G05D1/02;E01D101/2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林梅繁 |
| 地址: | 510220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部 檢測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箱梁內部檢測系統及方法,其系統包括中央控制器,以及分別與中央控制器連接的避障單元、檢測掃描單元、無線傳輸單元、移動控制單元、移動載體、位置標識單元和數據處理平臺;移動控制單元發送移動指令給移動載體;移動載體在梁體內部行駛,檢測掃描單元、避障單元搭載于移動載體上;檢測掃描單元對梁體內部的壁面進行掃描,采集梁體內部的壁面數據;位置標識單元用于對移動載體進行實時的位置標記;梁體內部的壁面數據通過無線傳輸單元傳送給數據處理平臺;數據處理平臺對所接收的數據做進一步處理,自動判斷箱梁相關的病害情況。本發明可對梁體內的障礙物及坑道等進行避障,提高了梁體自動化檢測的覆蓋率和準確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橋梁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箱梁內部檢測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證線路質量和運營安全,高鐵大量采用“以橋代路”設計,線路工程中橋隧比高達81%,其中箱梁是使用最多的橋梁類型。近年來,隨著綠色建設理念的推廣,節段梁在市政上和城際鐵路上被大量采用。
無論是箱梁還是節段梁,在線路運營過程中,都需要定期對梁體內部結構進行檢測,橋梁內部的檢查養護瑣碎繁雜,大到橋墩,小到螺栓,都需要上下攀爬,測量精準度。橋梁內幾乎是全封閉狀態,到了夏季高溫,里面就跟火爐一樣,而且橋面上時不時有列車飛馳而過,梁體內噪聲及高溫都會給檢修工人身體帶來不適,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隨著線路里程越來越長,人工成本不斷上漲,人工巡檢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已無法滿足橋梁運營安全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箱梁內部檢測系統及方法,在梁體內對其進行檢測時,可對梁體內的障礙物及坑道等進行避障,提高了梁體自動化檢測的覆蓋率和準確率。
本發明檢測系統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箱梁內部檢測系統,包括中央控制器,以及分別與中央控制器連接的避障單元、檢測掃描單元、無線傳輸單元、移動控制單元、移動載體、位置標識單元和數據處理平臺;
移動控制單元發送移動指令給移動載體;移動載體在梁體內部行駛,檢測掃描單元、避障單元搭載于移動載體上;檢測掃描單元對梁體內部的壁面進行掃描,采集梁體內部的壁面數據;位置標識單元用于對移動載體進行實時的位置標記;
梁體內部的壁面數據用于判斷梁體是否出現異常狀況,并通過無線傳輸單元傳送給數據處理平臺;數據處理平臺對所接收的數據做進一步處理,自動判斷箱梁相關的病害情況。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避障單元包括避障處理模塊、信號發射模塊及信號接收模塊,避障處理模塊分別與信號發射模塊、信號接收模塊連接;
信號發射模塊發射探測信號,探測信號觸碰到箱梁內部的物體時發生反射;信號接收模塊接收物體的反射信號并傳輸至避障數據處理模塊;避障處理模塊對反射信號進行處理后,獲得探測區域的輪廓模型;中央控制器通過預設的移動載體模型,模擬移動載體在探測區域行駛,從而判斷移動載體是否可以安全通過障礙物。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無線傳輸單元包括多個發射終端和一個接收終端,其中第一個發射終端安裝在移動載體上,接收終端安裝在移動控制單元上,在移動載體與移動控制單元之間,每隔一段預設距離設置一個發射終端;移動載體上的發射終端與接收終端之間存在多個組網鏈路,當移動載體上的發射終端需要將所采集數據發送給接收終端時,自動選擇最優的組網路徑傳輸數據。
本發明檢測方法基于上述檢測系統,包括以下步驟:
(1)移動載體在行進過程中,避障單元對前方區域進行探測;中央控制器對探測的點云數據進行實時處理,計算出探測區域的信息,并根據點云數據和移動載體的自身安全行駛數據進行模擬測試,判斷移動小車能否安全通過障礙物;
(2)若移動載體正常通過模擬測試,則在自動模式下繼續往前行駛;否則中央控制器向移動控制單元和數據處理平臺發送報警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瀚陽軌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瀚陽軌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044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