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善羊毛松結構面料手感的后整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60109.9 | 申請日: | 2020-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269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吳棟標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陰興吳呢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0/06 | 分類號: | D06M10/06;D06M10/10 |
| 代理公司: | 江陰義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張春合 |
| 地址: | 2144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善 羊毛 結構 面料 手感 整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善羊毛松結構面料手感的后整理方法,其工藝流程為:依次作業的坯布預洗→縮呢→洗呢→脫水→環烘→定型→剪毛→成品,所述工藝流程中還包含在洗呢前的烘干和等離子處理工藝,所述烘干溫度為85~95℃,烘干時間2~24h,所述等離子處理工藝為在所述烘干工序之后的第一次等離子處理和第二次等離子處理,所述第一次等離子處理氣體為氬氣氧氣混合氣體,所述第二次等離子處理氣體為氬氣氨氣混合氣體;所述洗呢包括將所述面料放入分散有柔軟劑的水浴中加熱處理以及對處理后的所述面料進行清洗。所述改善羊毛松結構面料手感的后整理方法能使面料表面保持蓬松度性、吸水性、減小氈縮率以及避免出現黃變現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面料的后整理工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改善羊毛松結構面料手感的后整理方法。
背景技術
羊毛松結構針織面料一直以來都存在面料結構松散、定型難度大、尺寸不易控制、縮水率無法達到成衣要求等缺陷。尤其是羊毛松結構面料表面存在鱗片結構,容易發生氈縮。蓬松度比較大的羊毛面料坯布經過后整理工序后,織物的蓬松度減小。為了控制松結構針織面料的尺寸穩定性,行業內采用了多種方法,包括使用樹脂和交聯劑等,但均存在著效果差、成本高、工藝復雜等缺點。目前在國內羊毛防氈縮工藝普遍采用的是氯化防縮的方法。氯化防縮工藝是一種成熟的工藝,而且處理的毛條品質穩定。但是氯化處理同時也存在容易吸氯泛黃,對纖維強力損傷大,污染排放等問題,對于采用氯氣處理的工藝還存在污染工作環境有害健康等問題。
為了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達到清潔生產的目的,迫切的需要尋找新的替代工藝。常用的有機硅柔軟劑有羥基硅油、聚醚硅油、氨基硅油。羥基硅油和聚醚硅油親水性能較好,整理織物穿著透氣性好,但存在處理的織物不夠柔軟、耐洗性差和手感差的弊端。氨基硅油中由于氨基的極性,能與纖維表面的羥基、羧基等通過化學鍵合,使硅氧烷主鏈定向吸附在纖維表面,從而降低了纖維之間的摩擦系數,以很小的力就能使纖維之間產生滑動,表現優良的柔軟性等性能,硅油分子在織物表面成膜,使織物具有良好的彈性,大大提高了對織物的整理效果,獲得很高的耐洗性和防縮性能,但氨基硅油普遍存在易黃變的缺點,整理淺色或白色織物在經過高溫烘焙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黃變現象,難以在淺色、高端織物中使用,且整理后的織物疏水、不吸汗,影響穿著舒適感。因此,為了能滿足羊毛松結構面料表面的蓬松度、吸水性、減小氈縮率以及避免出現黃變現象,目前的工藝需要進一步改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降低氈縮率、提高蓬松度、改善粗糙手感,并減少柔軟劑用量的改善羊毛松結構面料手感的后整理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改善羊毛松結構面料手感的后整理方法,其工藝流程為:依次作業的坯布預洗→縮呢→洗呢→脫水→環烘→定型→剪毛→成品,所述工藝流程中還包含在洗呢前的烘干和等離子處理工藝,所述烘干溫度為85~95℃,烘干時間2~24h,所述等離子處理工藝為在所述烘干工序之后的第一次等離子處理和第二次等離子處理,所述第一次等離子處理氣體為氬氣氧氣混合氣體,所述第二次等離子處理氣體為氬氣氨氣混合氣體;所述洗呢包括將所述面料放入分散有柔軟劑的水浴中加熱處理以及處理后對所述面料進行清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陰興吳呢絨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陰興吳呢絨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010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