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轉子試驗轉接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60068.3 | 申請日: | 2020-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581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權;王楨;唐廣;楊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13/00 | 分類號: | G01M13/00;G01M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崔香丹;于寶慶 |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子 試驗 轉接 機構 | ||
1.一種轉子試驗轉接機構,用于連接試驗器動力輸出軸(1)和發動機轉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軸(10),所述前軸(10)的第一端與所述試驗器動力輸出軸(1)法蘭連接;
浮動軸(20),所述前軸(10)的第二端與所述浮動軸(20)的第一端相連接;
后軸(30),所述浮動軸(20)的第二端與所述后軸(30)的第一端相連接;
彈性軸(40),所述后軸(30)的第二端與所述彈性軸(40)的第一端相連接,所述彈性軸(40)的第二端與所述發動機轉子花鍵連接;
支承轉接座(50);
內側軸承(11),所述內側軸承(11)成對設置,兩個所述內側軸承(11)均設置在所述支承轉接座(50)上,所述前軸(10)和所述后軸(30)分別穿設在兩個所述內側軸承(11)上;
外側軸承(12),所述外側軸承(12)成對設置,兩個所述外側軸承(12)均設置在所述支承轉接座(50)上,所述前軸(10)和所述后軸(30)分別穿設在兩個所述外側軸承(12)上;
噴油環(13),所述噴油環(13)成對設置,兩個所述噴油環(13)位于兩個所述內側軸承(11)之間,所述噴油環(13)的兩端分別抵接所述支承轉接座(50)和所述內側軸承(11);
螺栓(14)、預壓緊蓋(15)、彈簧(16)以及預緊噴油環(17),所述螺栓(14)、所述預壓緊蓋(15)、所述彈簧(16)以及所述預緊噴油環(17)均成對設置;
間隔套(18),所述螺栓(14)將所述預壓緊蓋(15)固定于所述支承轉接座(50)上,所述預壓緊蓋(15)通過所述彈簧(16)壓緊所述預緊噴油環(17),所述預緊噴油環(17)與所述外側軸承(12)抵接,兩個所述外側軸承(12)分別通過所述間隔套(18)和所述后軸(30)與兩個所述內側軸承(11)遠離所述噴油環(13)的一端抵接;
其中,所述浮動軸(20)相對于所述前軸(10)和所述后軸(30)軸向可活動地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子試驗轉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動軸(20)與所述前軸(10)和所述后軸(30)均花鍵連接;
其中,所述浮動軸(20)相對于所述前軸(10)和所述后軸(30)徑向可活動地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子試驗轉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軸(40)與所述后軸(30)花鍵連接;
其中,所述彈性軸(40)相對于所述后軸(30)和所述發動機轉子軸向以及徑向可活動地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子試驗轉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動軸(20)的中部設置有缺口(21),以降低所述浮動軸(20)的強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子試驗轉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軸(10)和所述后軸(30)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承轉接座(50)上,所述轉子試驗轉接機構還包括:
保護套(22),所述保護套(22)設置在所述支承轉接座(50)上,所述浮動軸(20)穿設在所述保護套(22)內;
其中,所述浮動軸(20)與所述保護套(22)間隔設置,且與所述缺口(21)相對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子試驗轉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試驗轉接機構還包括:
調整墊片(19),所述調整墊片(19)成對設置,所述調整墊片(19)設置在所述預壓緊蓋(15)與所述支承轉接座(50)之間;
其中,所述調整墊片(19)可選擇地設置,以通過改變所述調整墊片(19)的厚度調節向所述內側軸承(11)施加的軸向預緊力的大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子試驗轉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轉接座(50)上設置有進油通道,所述進油通道包括第一軸向通道(51)、徑向通道(52)以及第二軸向通道(53),所述徑向通道(52)連通所述第一軸向通道(51)和所述第二軸向通道(53),所述第二軸向通道(53)與所述噴油環(13)和所述預緊噴油環(17)均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6006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縮短微電鑄加工時間的方法
- 下一篇:激光雷達標定方法、裝置和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