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組合式現澆箱梁支架系統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45207.5 | 申請日: | 2020-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634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章從旭;董儉召;劉永松;劉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中交路橋華東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E01D2/04;E01D10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初向慶 |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東城***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組合式 現澆箱梁 支架 系統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式現澆箱梁支架系統及施工方法,在橋梁的每個中橋墩上安裝有上抱箍和下抱箍,上抱箍和下抱箍的牛腿間設有支撐桿,靠近橋梁每個邊墩分別設一鋼管立柱,鋼管立柱的底部支撐在地面混凝土基礎上,橫橋向上抱箍及鋼管立柱頂部分別搭設承重橫梁,順橋向在每跨的兩承重橫梁頂部搭設貝雷縱梁,在貝雷縱梁上橫橋向搭設分配梁,分配梁上安裝滿堂支架,滿堂支架頂部安裝現澆箱梁模板系統。本發明適用于山區地形條件復雜、地基處理難度大、墩柱較高等地質條件,結構簡單,材料投入少,安全性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橋梁工程中現澆箱梁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合式澆箱梁支架系統及施工方法,特別適用于山區地形條件復雜、地基處理難度大、墩柱較高等情況下的現澆箱梁施工。
背景技術
目前現澆箱梁施工支架常用的主要有滿堂支架和鋼管支架。滿堂支架安全性高,但僅適用于下方無通行要求、墩高在15m以內、地基條件較好、地形較平坦的地區;鋼管支架只要橋下凈空可以滿足搭設要求均可以應用,但在地形陡峭、軟弱地質條件下,鋼管立柱基礎施工難度較大,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墩柱較高的情況下,鋼管立柱搭設較高,高空作業工作量大,材料投入大,施工風險高。在山區地形條件復雜、地基處理難度大、墩柱較高等情況下,如何既保證現澆箱梁施工的安全性,又能降低成本投入,保證工期,是施工單位面臨的現實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山區地形條件復雜、地基處理難度大、墩柱較高等情況下的組合式現澆箱梁支架系統及施工方法,并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簡化支架結構設計,減少臨時材料投入少,縮短施工周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式現澆箱梁支架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橋梁的每個中橋墩上安裝有上抱箍和下抱箍,上抱箍和下抱箍的牛腿間設有支撐桿,靠近橋梁每個邊墩分別設一鋼管立柱,所述鋼管立柱的底部支撐在地面混凝土基礎上,鋼管立柱的頂部與所述上抱箍的頂部標高一致;橫橋向在中墩上的上抱箍頂部,以及靠近邊墩的鋼管立柱頂部分別搭設一承重橫梁,順橋向在每跨的兩承重橫梁頂部搭設貝雷縱梁,在所述貝雷縱梁上橫橋向每隔一定間距搭設有一根工字鋼分配梁,所述分配梁上安裝有滿堂支架,滿堂支架的每根豎桿下端支撐在工字鋼分配梁的上翼緣板上,滿堂支架頂部安裝有現澆箱梁模板系統。
采用上述組合式現澆箱梁支架系統進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根據橋墩尺寸制備抱箍、承重橫梁、分配梁、鋼管立柱;在地面將貝雷縱梁拼裝成整體,并將加強弦桿通過配套螺栓固定在貝雷縱梁下弦桿上;
(2)利用起重設備將上抱箍和下抱箍按設計位置安裝固定在中跨墩柱上,先安裝下抱箍,再安裝上抱箍;
(3)在邊墩底部一側施工混凝土擴大基礎,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規范要求后,利用起重設備將鋼管立柱吊放在邊墩擴大基礎上,并安裝相應加固構配件;
(4)橫橋向中墩上抱箍上安裝桁架式承重橫梁,在上下抱箍的牛腿間安裝支撐桿,將桁架式承重橫梁的下弦桿限定在支撐桿和墩身外壁之間;
(5)利用起重設備將貝雷縱梁順橋向吊放在每跨的承重橫梁上,并安裝相應加固構配件;
(6)在貝雷縱梁上按設計要求鋪設型鋼分配梁,并安裝相應加固構配件;
(7)在型鋼分配梁上搭設滿堂支架;
(8)在滿堂支架上按設計要求搭設模板系統;
(9)支架經預壓符合規范要求后,進行現澆箱梁施工;中墩處兩側混凝土澆筑時,應控制兩側不平衡重量不超過墩柱自身承載能力;
(10)待現澆箱梁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規范要求或預應力張拉完成后,拆除整個支架。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中交路橋華東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中交路橋華東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4520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