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型海上浮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40733.2 | 申請日: | 2020-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56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徐立新;繆泉明;王思銘;江鋒;袁遠;潘琪;周正全;焦亞光;李文志;劉建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招商局海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招商局深海裝備研究院(三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35/44 | 分類號: | B63B35/44;A01K61/60;A01K61/65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盧海洋 |
| 地址: | 518052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型 海上 | ||
本發明公開了大型海上浮島,由中心島(1)、連接廊道(2)和邊島模塊組成;其中邊島模塊包括圓形邊島(3)、方形邊島(4)、碼頭邊島(5)和養魚網箱邊島(6);連接廊道(2)為長條形,將不同的邊島模塊與中心島(1)剛性連接或柔性連接,且可拆卸;各類型的邊島模塊形成整體為散射狀的大型浮島,整體系泊于海上。本發明解決了海上漂浮城市如何運輸、安裝問題,有效的避免填海造成的近岸生態破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型海上浮島,為離岸海上城市提供浮力和結構基礎。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海洋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它對我們的物質和精神世界都提供了陸地所無法完全替代的資源。人類向海洋尋求發展的需求也越來越顯著。填海造地,人工島礁都是人們探索海洋資源的過程中誕生的產物。但填海造地也對近海生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如何可持續的開發海洋資源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大型海上浮島,由中心島、連接廊道和邊島模塊組成;其中邊島模塊包括圓形邊島、方形或多邊形邊島、碼頭邊島和養魚網箱邊島;連接廊道為長條形,將不同的邊島模塊與中心島插銷式剛性連接或帶纜方式柔性連接,且可拆卸。各類型的邊島模塊形成整體為散射狀的大型浮島,整體系泊于海上,用以作為基礎來構建小規模的海上城市。
進一步的,中間為圓柱形或多邊形柱體的中心島,周圍為邊島模塊,中心島通過連接廊道與邊島模塊相連接。
進一步的,邊島模塊數量可為3~8個,各個邊島的職能不盡相同,功能模塊單一,有助于設計布置、管理、降低成本。
進一步的,不同的邊島模塊與連接廊道連接方式相同,且可拆卸替換,并重新安裝組合。連接廊道類同,易于批量生產,降低成本;同時模塊化可拆卸,有利于功能替換或者維護維修。
進一步的,圓柱形或多邊形柱體的中心島,其直徑為50m~100m或平面外輪廓尺度不超過100米,各邊島模塊的平面外輪廓均不超過100m × 150m。
本發明解決了海上漂浮城市的建造、運輸、安裝問題,也有效避免填海造成的近岸生態破壞,同時浮島本身具有可移動的功能,相當于浮動的國土。在合理匯集城市各項功能后,可以實現能源和物資的自我維持,達到可持續的目的。各功能模塊可以獨立建造和運輸;靈活方便,可以根據需求設立模塊功能、個數和尺度;模塊化可拆卸便于海上安裝、遷移和運維;功能模塊分區有助于布置、管理、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1顯示了本發明的三維立體示意圖。
圖2顯示了本發明的平面圖。
圖3顯示了本發明的側視圖。
1.中心島,2.連接廊道,3.圓形邊島,4.方形邊島,5.碼頭邊島,6.養魚網箱邊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特征和優點做更詳細的說明。
如圖1~3所示,本發明由中心島1,連接廊道2和周圍的邊島模塊組成。其中邊島模塊包括有圓形邊島3、方形邊島4、碼頭邊島5和養魚網箱邊島6幾種類型。
中心島1通過連接廊道2和周圍的邊島模塊剛性連接成散射形狀,整體構成大型的海上漂浮結構物,用以構建小規模的海上城市。每個邊島模塊及連接廊道2都設計有空艙室提供足夠的浮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招商局海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招商局深海裝備研究院(三亞)有限公司,未經招商局海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招商局深海裝備研究院(三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4073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