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收集深海海底溢出氣體的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39614.5 | 申請日: | 2020-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356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尹希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1/22 | 分類號: | G01N1/2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南強之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張素斌 |
| 地址: | 361005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收集 深海 海底 溢出 氣體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用于收集深海海底溢出氣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樣罐、采樣罩、取氣閥、減壓閥、密封塞、第一彈性結構和第二彈性結構;所述采樣罐的頂部封口、底部開口,所述取氣閥和減壓閥設于采樣罐的頂部;所述采樣罩的兩端均開口,其連接于采樣罐的底部;所述密封塞設于采樣罐的底部罐口,用于采樣后密封罐體;所述第一彈性結構位于采樣罐內,第一彈性結構的兩端分別連接密封塞的上部和采樣罐的頂部;所述第二彈性結構位于采樣罩內,第二彈性結構的兩端分別連接密封塞的下部和采樣罩的底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收集深海海底溢出氣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架和拉環,所述固定架設于采樣罩的底部,固定架的中部設有一供第二彈性結構穿過的通孔,拉環位于該通孔的外面,所述第二彈性結構的一端伸出于通孔與拉環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收集深海海底溢出氣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樣罩呈從上到下漸擴的喇叭型結構,且采樣罩的上開口與采樣罐的下開口尺寸適配,所述密封塞的上密封部與采樣罐的下開口密封適配,密封塞的下密封部向外擴展與采樣罩的上開口密封適配。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收集深海海底溢出氣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的上下兩端均設有凸起,分別用于連接第一彈性結構和第二彈性結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收集深海海底溢出氣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結構和第二彈性結構采用彈性繩或彈簧。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收集深海海底溢出氣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繩的材質采用橡膠、硅膠或乳膠,所述彈簧為不銹鋼彈簧。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收集深海海底溢出氣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樣罐和采樣罩一體成型、或采樣罐和采樣罩分體密封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收集深海海底溢出氣體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樣罐的外部設有用于抓握的手柄。
9.采用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裝置收集深海海底溢出氣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通過第二彈性結構將密封塞向下拉以打開采樣罐的下開口,并將第二彈性結構的一端固定于采樣罩的底部;
2)控制水下機器人的機械手抓住裝置,旋轉機械手180°,下水后,使海水充滿裝置內部排出氣泡后,再將機械手旋轉回原位置;
3)到達采樣區域后,通過水下機器人的機械手將采樣罩置于溢出氣泡上方,并采集深海底質溢出的氣體樣品;
4)采集一定量氣體樣品后,控制另一機械手使第二彈性結構放松彈回,密封塞受第一彈性結構的拉力作用,緊扣采樣罐的底部,從而將采集的氣體樣品密封;
5)樣品采集完畢后,將裝置置于水下機器人存儲區域內,在上浮過程中,采樣罐壓力超過一定氣壓后,通過減壓閥可自動控制采樣罐內的氣體壓力;
6)裝置運輸至水面后,通過取氣閥采集采樣罐的內部氣體樣品。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收集深海海底溢出氣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裝置運輸至水面后,若是采集“冷泉”區域的樣品,由于氣泡在裝置內會固化,可放置一段時間,待氣化后,通過取氣閥處采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經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961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