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球籠制造自動化的模塊組合生產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38969.2 | 申請日: | 2020-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713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5 |
| 發明(設計)人: | 蔣楠;李偉;于海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騰勵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27/00 | 分類號: | B24B27/00;B24B41/00;B24B49/12;B24B49/00;B24B51/00;B24B5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權 |
| 地址: | 31124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造 自動化 模塊 組合 生產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組合生產工藝,尤其涉及一種球籠制造自動化的模塊組合生產工藝。按以下步驟進行:上料機操作→正反識別系統操作→提升機操作→數控窗口磨床操作→數控外圓磨床操作→數控內圓磨床操作→自動在線檢測操作。配置自動上料、識別、裝夾、加工、自動檢測、分揀、診斷、報警、保護、通信和呼叫等功能,真正實現了高精度球籠磨削加工自動化和實時高效在線檢測的全閉環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組合生產工藝,尤其涉及一種球籠制造自動化的模塊組合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常規的生產,生產能力較弱,連續性不高,導致其操作效率比較低下,影響產能,同時也會影響其產品的品質。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連續性生產,進一步提升其產能,同時保障產品品質的一種球籠制造自動化的模塊組合生產工藝。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一種球籠制造自動化的模塊組合生產工藝,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上料機操作:
將待加工產品倒放在上料機的送料輥平臺上,送料輥平臺被細分成6塊能獨立來回運動的料帶托板,料帶托板的末端與正反識別系統連接,光電開關固定于料帶托板的前端,且該光電開關與電氣箱通過電路連接,電氣箱內設有PLC控制器,送料機構采用輸送帶方式進行整齊排列上料,并連續單只進入正反識別系統進料通道,確保合格的送料,避免卡料或料帶堆積,進而起到在線保護產品和模具的作用;
(二)、正反識別系統操作:
正反識別系統由機械結構、視覺系統、控制系統與算法軟件構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包含工件上料、視覺系統采圖和計算,工件下料三個步驟;
視覺系統是正反識別系統的技術核心,包含一套高像素面陣相機及其對應的光源系統;正反識別系統能根據檢測系統的檢測結果自動區分正反面并驅動分揀氣缸將球籠分揀到對應通道,反面對應的通道內有一套特殊設計的翻轉結構,產品反面進入通道出來時就自動調整為正面;正反識別系統識別、分揀過程準確穩定可靠,能有效杜絕人工操作上料正反方向不一致導致的產品磨加工報廢;
(三)、提升機操作:
采用磨損較小的環鏈結構設計,與滑道式分擋料結構的連接也很牢固,輸送大規格的產品物料時也同樣適用;提升機采用流入式喂料、誘導式卸料、單一循環往復動作的原理,產品與設備之間很少發生擠壓和碰撞現象,減少了機械磨損;有效避免在物料提升時回料和多料現象,因此無效功耗少、有效節約能源;提升機運行可靠性好,先進的設計原理和加工方法,保證了整機運行的平穩性和可靠性,因此可達到較高的提升高度;
(四)、數控窗口磨床操作:
來自提升機的產品經數控窗口磨床的進料口滑軌、機械手自動進入氣動工件夾緊裝置,氣動工件夾緊裝置檢測到產品進入自動完成產品裝夾,并啟動高頻電主軸直接驅動電鍍CBN砂輪進行窗口磨削加工;
磨削加工完成后,機械手將產品自動抓取并移動至出料滑軌上;機械手包括豎直驅動裝置、水平驅動裝置以及抓取手,抓取手在豎直驅動裝置的驅動下沿豎直方向運動,抓取手在水平驅動裝置的驅動下沿水平方向運動;數控窗口磨床采用雙磨削頭設計,一次裝夾能分別完成磨削球籠上、下窗口的兩個工作面,效率高、精度穩定,特別適用于球籠窗口磨大批量生產;
(五)、數控外圓磨床操作:
來自提升機的產品經數控外圓磨床的進料口滑軌、機械擺臂自動進入氣動工件夾緊裝置,氣動工件夾緊裝置檢測到產品進入自動完成產品裝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騰勵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杭州騰勵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896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