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下室后澆帶防水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38961.6 | 申請日: | 2020-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82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鄭志彬;江新喬;林曉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匯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1/02 | 分類號: | E02D31/02;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室 后澆帶 防水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地下室后澆帶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定型網片(1),所述下定型網片(1)兩端頂部均設置有止水板(2)以及下定型網片(1)兩端側面均貫穿設置有定位通孔(3);
所述定位通孔(3)內壁頂部兩側以及定位通孔(3)內壁底部兩側均開設有第一安裝槽(4),所述第一安裝槽(4)內側滑動設置有升降卡塊(5),所述升降卡塊(5)頂部遠離定位通孔(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6),所述第一彈簧(6)遠離升降卡塊(5)的一端與第一安裝槽(4)內壁固定連接;
所述止水板(2)底部兩側均固定設置有定位側板(7),所述定位側板(7)位于下定型網片(1)端部兩側,所述定位側板(7)靠近下定型網片(1)的一側開設有第二安裝槽(8),所述第二安裝槽(8)內部滑動設置有定位滑塊(9),所述定位滑塊(9)遠離定位通孔(3)的一端固定設置有第二彈簧(10),所述第二彈簧(10)與第二安裝槽(8)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滑塊(9)頂部遠離第二彈簧(10)的一側與定位滑塊(9)底部遠離第二彈簧(10)的一側均開設有限位卡槽(11);
所述第二彈簧(10)內側設置有第二限位柱(16),所述第二限位柱(16)一端與定位滑塊(9)固定連接以及第二限位柱(16)另一端固定設置有壓板(1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下室后澆帶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滑塊(9)遠離第二彈簧(10)的一端固定設置有導向塊(12),所述導向塊(12)設置為半球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下室后澆帶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裝槽(4)遠離定位通孔(3)的一側壁中心處開設有限位滑槽(13),所述限位滑槽(13)內側滑動設置有第一限位柱(14),所述第一限位柱(14)端部與升降卡塊(5)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下室后澆帶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側板(7)遠離下定型網片(1)的一側底部固定貫穿設置有限位套管(15),所述限位套管(15)端部貫穿定位側板(7)并延伸至第二安裝槽(8)內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地下室后澆帶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柱(16)位于限位套管(15)內側,且第二限位柱(16)與限位套管(15)滑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下室后澆帶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地基部(18),所述地基部(18)頂部開設有凹槽(19),所述地基部(18)頂部以及凹槽(19)內壁上鋪設有混凝土墊層部(20),所述混凝土墊層部(20)頂部由下至上依次鋪設有防水卷材(21)、防水涂層(22)和無紡布(23)。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地下室后澆帶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紡布(23)頂部中心處對稱設置有兩個弓形支撐板(24),兩個所述弓形支撐板(24)之間自下而上依次設置有支撐墊(25)與止水帶(26),所述下定型網片(1)位于兩個弓形支撐板(24)頂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地下室后澆帶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型網片(1)底部中心處固定設置有定位板(27),所述定位板(27)位于兩個弓形支撐板(24)之間,所述止水板(2)頂部中心處固定設置有上定型網片(28)。
9.一種地下室后澆帶防水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在地基部(18)表面進行開挖,進而形成凹槽(19),然后在地基部(18)頂部以及凹槽(19)內側添加混凝土,并對混凝土進行整形,使得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墊層部(20),然后在混凝土墊層部(20)頂部由下至上依次鋪設防水卷材(21)、防水涂層(22)和無紡布(23);
S2:首先將位于左側的弓形支撐板(24)放置到無紡布(23)頂部中心處偏左位置,然后將支撐墊(25)放置到無紡布(23)頂部中心處,使得支撐墊(25)左側壁與該弓形支撐板(24)貼合,然后將止水帶(26)放置到支撐墊(25)的頂部,使得止水帶(26)一端進入到弓形支撐板(24)側面的槽內部,然后由右側將另一個弓形支撐板(24)向左貼合,使得支撐墊(25)右側壁與該弓形支撐板(24)貼合,此時兩個弓形支撐板(24)呈對稱設置;
S3:將下定型網片(1)放置到兩個弓形支撐板(24)頂部,使得定位板(27)位于兩個弓形支撐板(24)之間;
S4:將兩個止水板(2)分別放置到下定型網片(1)兩端的頂部,在進行止水板(2)的放置時,使得止水板(2)底部的兩個定位側板(7)分別位于下定型網片(1)端部的兩側,在止水板(2)的放置過程中,定位側板(7)隨著止水板(2)同步下降,當定位側板(7)下降時,下定型網片(1)端部兩側對定位滑塊(9)端部的導向塊(12)進行擠壓,導向塊(12)受到擠壓后通過定位滑塊(9)對第二彈簧(10)進行擠壓,此時第二彈簧(10)受壓縮短,導向塊(12)帶動定位滑塊(9)向第二安裝槽(8)內部回縮,定位側板(7)得以正常下降;
S5:當止水板(2)底部與下定型網片(1)端部貼合后,此時定位側板(7)縱向方向上運動到設定位置,然后由橫向方向上對止水板(2)進行推動,進而使得止水板(2)帶動定位側板(7)在橫向方向上進行運動,在定位側板(7)的橫向運動過程中,當導向塊(12)運動到定位通孔(3)的位置時,此時由于第二彈簧(10)的推動,定位滑塊(9)推動導向塊(12)進入到定位通孔(3)內側,而操作人員再對止水板(2)進行推動時則會有較大阻力;
S6:此時操作人員可以對壓板(17)進行推動,進而使得壓板(17)通過第二限位柱(16)推動定位滑塊(9)進入到定位通孔(3)內部,在定位滑塊(9)運動的過程中,定位滑塊(9)通過導向塊(12)對升降卡塊(5)進行擠壓,進而使得升降卡塊(5)沿著第一安裝槽(4)的內壁向內滑動,而隨著定位滑塊(9)的運動,當限位卡槽(11)運動到與升降卡塊(5)共線的位置時,升降卡塊(5)在第一彈簧(6)的推動下進入到限位卡槽(11)中,進而完成鎖定;
S7:隨后,在止水板(2)的頂部對上定型網片(28)進行安裝,進而形成后澆帶;
S8:最后,向兩個弓形支撐板(24)遠離彼此的一側填充混凝土,進而形成地下室底板,操作完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匯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未經福建匯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896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