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化工高鹽廢水零排放的新型集成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38949.5 | 申請日: | 2020-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921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卜青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鑫泓設備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0 | 分類號: | C02F9/10;C01D5/16;C01D3/24;C01D3/04;C02F101/30;C02F101/12;C02F10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鄭自群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煤化工 廢水 排放 新型 集成 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煤化工高鹽廢水零排放的新型集成處理方法,其集成處理工藝分別由除硬除硅單元、高級氧化復合有機物脫除單元、除濁及深度軟化單元、膜減量及濃縮單元、鹽硝分離單元和蒸發結晶單元這五部分組成,本發明涉及高鹽廢水處理技術領域。該煤化工高鹽廢水零排放的新型集成處理方法,通過多種處理工藝的有效結合及改進優化,大大提升了系統的運行的穩定性、經濟型和合理性,減少了企業對新鮮水的用量,節約了水資源,達到了綠色節能目標,經本集成工藝處理后的煤化工末端高鹽廢水最終全部回用于循環水系統,回用率達到95%以上,使系統雜鹽產量在總鹽量的15%以下,減少了無機鹽的外排量,保護了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鹽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煤化工高鹽廢水零排放的新型集成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資源基本情況是“缺油、少氣、相對富煤”,因而煤就成為了我國最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之一,因此以煤為原料,實施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對于保持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都具有重大意義,根據能源發展期間將加快建設內蒙古鄂爾多斯、寧夏寧東、陜西榆林及新疆準東等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到2015年,五大基地一次能源生產能力達到26.6億噸標準煤,占全國70%以上。因此在既有煤炭深加工項目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以煤炭液化、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基多聯產、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等為主要方向的大規模工程示范,同時,規劃中對生態環境保護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配套的環保產業必將得到長足發展,煤化工行業水資源利用量大,廢水產生量也大,按目前水平,每立方米煤制天然氣要耗水9.5噸,每噸煤制油耗水月10噸,另外,煤化工行業廢水存在現有工藝運行成本高、難以達標排放及回用等問題,以及煤化工行業企業的給水、循環冷卻水、廢水處理等各用水點和處理段分散管理,不能實現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無法實現系統節水、減排、節約新鮮水的目的,處理后的達標水直接排放而循環冷卻水系統又大量耗用新鮮水,造成了水資源的極大浪費,嚴重制約了煤化工產業在干旱地區的發展。
在此背景下,本發明就煤化工行業末端高鹽廢水的處理,通過多種處理單元的有效結合,提出一種技術可靠、經濟、穩定的煤化工高鹽廢水處理工藝,使所有高鹽廢水全部實現回用,并對水中的硫酸鈉和氯化鈉進行分質結晶得到滿足行業標準的鹽,最終使系統雜鹽率控制在總鹽量20%以下,降低雜鹽的處理費用。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煤化工高鹽廢水零排放的新型集成處理方法,能將高鹽廢水經處理后的產水全部回用于循環冷卻水系統,分質結晶得到的氯化鈉和硫酸鈉分別滿足行業回用要求,并使系統雜鹽率控制在總鹽量15%以下,從而降低煤化工末端高鹽廢水對外部環境的影響。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煤化工高鹽廢水零排放的新型集成處理方法,其集成處理工藝分別由除硬除硅單元、高級氧化復合有機物脫除單元、除濁及深度軟化單元、膜減量及濃縮單元、鹽硝分離單元和蒸發結晶單元這五部分組成,所述集成處理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首先將煤化工高鹽廢水經除硬除硅單元進行處理,煤化工高鹽廢水通入均質調節池中進行水質和水量調節后,被泵提升進入高效絮凝沉淀池,再通過分別投加除硅劑、除氟劑、堿和碳酸鈉將廢水中的鈣鎂離子和二氧化硅變成碳酸鈣、氫氧化鎂和二氧化硅膠體物質,并通過投加絮凝劑和助凝劑,將沉淀物在此進行去除,降低后續處理單元的結垢污堵,降低水中的氟的含量,降低對設備的腐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鑫泓設備設計有限公司,未經廣州鑫泓設備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894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