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時間戳的車輛遙操作時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38526.3 | 申請日: | 2020-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482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盧偉;李家誠;陳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3/04 | 分類號: | 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95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時間 車輛 操作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時間戳的車輛遙操作時延控制方法,屬于時延控制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車輛遙操作主從兩端基于GNSS動態對表的時間戳測量方法,消除兩端計時模塊的時間差,通過發送帶有時間戳的控制信息,雙端時間對比測量后得到具體的延遲時間,然后基于ARMA模型對車輛遙操作方向盤實測轉角θi的時間序列進行建模,輸出下一時刻車輛遙操作方向盤期望轉角θi+1的預測值,實現車輛遙操作的可靠控制,本發明對存在隨機時延影響的車輛遙操作系統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增強了系統的跟蹤性和魯棒性,在遙操作時延控制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時延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種基于時間戳的車輛遙操作時延控制方法,屬于通訊時延控制領域。
背景技術
車輛遙操作是一種遠程駕駛控制技術,由操作者、主端控制器、通訊環節、從端駕駛機器人和工作環境組成。由于遙操作系統的獨特優勢,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衛星遙感遙測、深海探測以及核能開發等惡劣作業環境或遠程控制領域。
在當前的遙操作技術研究中,如應用于航天探月的遙操作使用專門無線電通道,具有較強的專一性且成本極高,是一種以犧牲時間為代價獲取高可靠性的控制方法。應用于醫療領域的遙操作通過醫療設備專用網絡進行通訊,是一種以高成本為代價解決時間同步問題的技術。不幸的是,這些方法均無法用于普遍的車輛遙操作領域。在實際車輛應用中,既對成本敏感又要求駕駛車輛的高可靠性。而且基于無線網絡通訊易受到風雨、雷電等氣象條件影響,特別是在雷雨季節氣象環境多變,容易造成網絡通訊中的時間延遲,且這種延遲是隨機的,由此造成的控制信號正反饋,易對車輛的遠程可靠操控產生影響。
目前,國內外還未公開將“基于GNSS動態對表的時間戳測量方法”和“基于ARMA模型的時間序列預測”相結合應用于車輛遙操作上,但對遙操作時延控制方法已有眾多研究。已經公開的遙操作時延控制方法主要有幾種:(1)波變量。中國專利201510793832.8“一種基于波變量的定時延遙操作控制方法”通過前、后向通道波變量補償和能量整定,改善存在時延的遙操作系統穩定性,但因其方法過于保守,不能保證系統的操作性和透明性。(2)力覺臨場感。美國專利9776325“具有通信時延的遙操作控制方法”通過建立傳感環境的三維模型結合觸覺裝置提供力反饋,增強操作者沉浸感,但不能從根本上改善系統的時延影響。(3)時延補償。中國專利201610887383.8“一種遙操作機械臂系統的時延控制方法”利用遙操作系統的線性化模型設計狀態觀測器,根據狀態反饋控制律進行時延補償,但對于未知、時變、非線性的環境模型,難以設計出相應的控制觀測器。(4)預測控制。中國專利201910939886.9“一種空間遙操作中基于實時重建模型的預測顯示方法”利用三維重構和虛擬力覺渲染技術,對主從端之間的力覺預測顯示,解決空間遙操作中的時延及未知環境的影響,但對非線性不確定的網絡通信遙操作模型,控制效果不理想。(5)變結構控制器。中國專利201510498123.7“一種變時延雙人遙操作變結構控制器的設計方法”利用對誤差求積分的方法設計滑模控制器,可忽略時延的具體數值,具有很好的魯棒性,但會隨著時延的加大,系統穩定性逐漸降低。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出一種基于時間戳的車輛遙操作時延控制方法,來降低隨機時延對車輛遙操作系統的影響,提高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和魯棒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時延控制方法:
步驟1:主端基于GNSS獲取衛星時間信息T1,作為標準時間信息對本地時間進行校準,主端將時間信息T1作為時間戳連同控制報文發送至從端;
步驟2:從端基于GNSS獲取衛星時間信息T2,作為標準時間信息對本地時間進行校準,從端接收控制報文并解析控制報文中的時間戳T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農業大學,未經南京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852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