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病人創口實時凝血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38188.3 | 申請日: | 2020-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36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福濤;袁寧寧;孫丕杉;蔣桂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5/14 | 分類號: | A61M5/14;A61M5/1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遠 |
| 地址: | 266109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病人 創口 實時 凝血 處理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病人創口實時凝血處理系統,包括:輸血管,插入到手術狀態中的病人創口中,用于為手術狀態中的病人提供血體;凝血酶注入機構,其注入口與位于創口處的輸血管連接,用于在接收到出血警示信號時,基于最近鄰插值圖像中的血體像素點的數量決定相應劑量的凝血酶通過注入口到輸血管的注入;定時抓拍機構,用于面對手術狀態中的病人創口以預設時間間隔執行抓拍動作,以獲得創口環境圖像。本發明的病人創口實時凝血處理系統控制智能、節約人工。由于能夠對手術狀態中病人創口的出血量是否超限進行檢測,以在出血過多時,發出出血警示信號以觸發凝血酶注入人體,從而有效替換了醫務人員的人工操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病人創口實時凝血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在醫學上,血液自心、血管腔外出,稱為出血(hemorrhage),流出的血液逸入體腔或組織內者,稱為內出血,血液流出體外稱為外出血。
按血液逸出的機制可將出血分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兩種。
破裂性出血乃由心臟或血管壁破裂所致。破裂可發生于心臟(如心壁瘤的破裂),也可發生于動脈,其成因既可為動脈壁本身的病變(如主動脈瘤),也可因動脈旁病變侵蝕動脈壁(如肺結核空洞對肺血管壁的破壞,肺癌、胃癌、子宮頸癌的癌組織侵蝕局部血管壁,胃和十二指腸慢性潰瘍的潰瘍底的血管被病變侵蝕)。靜脈破裂性出血的原因除創傷外,較常見的例子是肝硬變時食管靜脈曲張的破裂。毛細血管的破裂性出血發生于局部軟組織的損傷。
這種出血是由于毛細血管后靜脈、毛細血管以及毛細血管前動脈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通過擴大的內皮細胞間隙和受損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于管腔外的。出血性素質所發生的自發性出血,即是漏出性出血。
當前,無法采用電子化解決方案對手術狀態中病人創口的出血量是否超限進行檢測和相應的應對處理,導致這些工作仍需要醫務人員來具體執行,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
發明內容
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三個關鍵的發明點:
(1)對手術狀態中病人創口的出血量是否超限進行檢測,以在出血過多時,發出出血警示信號以觸發凝血酶注入人體;
(2)在執行凝血酶注入人體的操作中,注入人體的凝血酶的劑量與出血量成正比;
(3)凝血酶注入機構二次注入凝血酶的時間間隔超過預設時間長度,以避免注入凝血酶過于頻繁。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病人創口實時凝血處理系統,所述系統包括:
輸血管,插入到手術狀態中的病人創口中,用于為手術狀態中的病人提供血體;
凝血酶注入機構,其注入口與位于創口處的輸血管連接,用于在接收到出血警示信號時,基于最近鄰插值圖像中的血體像素點的數量決定相應劑量的凝血酶通過注入口到輸血管的注入;
定時抓拍機構,用于面對手術狀態中的病人創口以預設時間間隔執行抓拍動作,以獲得創口環境圖像;
方向濾波設備,與所述定時抓拍機構連接,用于對接收到的創口環境圖像執行方向濾波處理,以獲得并輸出相應的方向濾波圖像;
清晰化處理設備,與所述方向濾波設備連接,用于對接收到的方向濾波圖像執行幾何均值濾波處理,以獲得并輸出相應的清晰化處理圖像;
數據插值設備,與所述清晰化處理設備連接,用于對接收到的清晰化處理圖像執行最近鄰插值處理,以獲得并輸出相應的最近鄰插值圖像;
出血驗證設備,與所述數據插值設備連接,用于獲取所述最近鄰插值圖像中的各個像素點的灰度值,將灰度值小于等于血體灰度閾值的像素點作為血體像素點,并在所述最近鄰插值圖像中的血體像素點的數量大于等于預設數量閾值時,發出出血警示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未經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818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