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家用多功能老人智能攙扶機器人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436161.0 | 申請日: | 2020-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450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8 | 
| 發明(設計)人: | 江長鴻;李俊;鄧興宇;韓棟明;劉建波;寧先雄;任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5J11/00 | 分類號: | B25J11/00;B25J5/00;B25J9/08;B25J9/16;B25J13/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縉云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 地址: | 400044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家用 多功能 老人 智能 攙扶 機器人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家用多功能老人智能攙扶機器人,包括封裝部、主執行機構、傳動部、前輪機構、觀測部、測距防撞部、驅動部和控制系統;封裝部整體為柜體結構;主執行機構包括兩個護手、兩根搖桿、滾子軸、兩根延長桿、兩個螺母座、兩個滑塊I、兩個滑軌、兩塊凸輪基板、兩根偏心桿、和兩個滑塊II;傳動部包括執行電機、傳動機構I和傳動機構II;前輪機構布置在兩塊凸輪基板的外側壁上;本發明針對于老人獨自居住面對突發意外而摔倒的情況,通過向機器人發出求救信息,實現人為或自動控制機器人輔助老人重新站立,避免因摔倒后不能站立而造成的危險。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家用多功能老人智能攙扶機器人。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人口老齡化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行動能力逐步衰退,所以應運而生了一批輔助老年人行走助老裝置,如可坐式拐杖,但是針對于空巢老人的摔倒問題,目前我國尚未有成熟的量產的輔助其摔倒后重新站立的裝置。根據調查,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產品幾乎為零,同時相關的一些設計以及資料都非常少,所以該類產品具有十分可觀的發展潛力。
在現有的類似的產品中,大多是通過電機帶動坐板,從而通過坐板推動老人臀部,以實現老人的坐姿變為站姿。或者是讓老人自己握住把手,再通過電機帶動把手的升起,以實現輔助老人的站立。但是二者的缺點非常明顯,前者只適用于老人在坐著的時候輔助站立,但是并不能在老人摔倒后輔助老人站立;后者對老人手臂力量要求太高,因此這兩種方案都有非常明顯的缺點和不適用性。
因此,現有技術中需要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攙扶裝置。
發明內容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家用多功能老人智能攙扶機器人,包括封裝部、主執行機構、傳動部、前輪機構、觀測部、測距防撞部、驅動部和控制系統。
所述封裝部整體為柜體結構。
所述主執行機構包括兩個護手、兩根搖桿、滾子軸、兩根延長桿、兩個螺母座、兩個滑塊I、兩個滑軌、兩塊凸輪基板、兩根偏心桿、和兩個滑塊II。
兩塊所述凸輪基板平行布置在封裝部兩側。所述凸輪基板上設置有滑道。所述滑道上段為豎直段,下段為弧形段。
所述滾子軸穿入在兩塊凸輪基板的滑道中。
所述護手整體為柱狀。所述護手上設置有容納手臂的凹槽I。所述凹槽I底部安裝有手握軸。所述護手側壁上設置有鉸接部。兩個所述護手的鉸接部分別鉸接在滾子軸的兩端。
兩個所述滑軌分別豎直固定在兩塊凸輪基板外側壁上。
兩個滑塊I分別連接在兩個滑軌上。
兩個所述螺母座分別固定在兩個滑塊I上。
兩根所述延長桿豎直固定在兩個螺母座上。
所述搖桿一端鉸接在延長桿上,另一端鉸接在滾子軸上。兩根所述搖桿平行布置。
兩個所述滑塊II分別連接在兩個滑軌上,并位于滑塊I下方。
所述偏心桿一端固定在滑塊II上,另一端為鉸接端,鉸接端與護手下端鉸接。兩根偏心桿平行布置。
所述傳動部包括執行電機、傳動機構I和傳動機構II。
將兩塊凸輪基板分別記為第一凸輪基板和第二凸輪基板。
所述執行電機安裝在第一凸輪基板外側壁下端。
所述傳動機構I包括絲杠I、軸承座I和絲杠螺母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61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