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富硒香蒜產品及其生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434861.6 | 申請日: | 2020-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584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毅;周英;馬進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毅;周英;馬進偉 |
| 主分類號: | A01G7/06 | 分類號: | A01G7/06;A01G22/35;A23L19/00;A23L27/10;A23L33/10;A01N43/78;A01N43/40;A01N37/44;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2000 遼寧省鐵嶺市凡***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富硒香蒜 產品 及其 生產 方法 | ||
富硒香蒜產品及其生產方法屬于農產品加工領域。在青海省海東市的富硒土壤上生產天然富硒蒜,然后使用本人2009年8月12日,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的方法,將“富硒蒜”加工成為“富硒香蒜”(無臭味蒜)。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對無公害鈍化蒜酶處理液組分和技術原理做了調整。用高效保濕劑“r?聚谷氨酸”替代保水抗旱劑接枝淀粉;用高效葉面滲透劑“氮酮”替代昂貴的“角質酶。2006年申請發明專利時由兩步完成脫臭處理。因為蒜酶是非蛋白質酶,處理液組分和技術原理調整后,只選擇蒜酶輔基為作用位點,因為抑制劑與蒜酶輔基磷酸吡哆醛反應是不可逆的,一步即可達到“富硒蒜”脫臭的目的,生產出“富硒香蒜”。
一、技術領域
富硒香蒜產品及其生產方法屬于農產品加工領域。涉及土壤化學、大蒜生 物學特征、基礎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化學、植物化學成分、農業化學控制原理、 表面活性劑等學科的支撐。
2010年經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地質勘察院詳查,發現海東市互助-平安-樂都 一帶840平方公里(105萬畝)區域內土壤富硒,含硒量平均0.44mg/kg,高于 世界富硒土壤中位值0.42mg/kg,成為國內十大富硒地區之一。該區域不僅土壤 含硒元素濃度適中,而且賦存條件好,不存在重金屬伴生問題。為發展富硒農 產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富硒土壤資源。
二、背景技術
對消臭大蒜頭產品及其生產方法起作用,有影響的國內外基礎理論研究和 大蒜頭消臭情況。
(一)國外基礎理論研究情況
國外對大蒜風味的研究已有很長的歷史,目前已經形成一門完整的學科。 1844年德國化學家Wertnem利用水蒸氣蒸餾粉碎后的大蒜,得到一些氣味強烈 的揮發性油狀物質,即大蒜揮發油。經研究發現,大蒜揮發油中含有二丙烯基。 1944年,美國人Cavallno等用較溫和的乙醇處理方法得到大蒜的另一種精油, 被稱為蒜素。它的刺激性氣味比二丙烯基二硫化合物更強烈。主要成分為二丙 烯基硫代亞磺酸酯,分子式C6H10S2O,結構式CH2=CHCH2S(O)SCH2CH=CH2.1948年 Stoll和Sceback在研究時發現,在0℃以下用乙醇萃取大蒜,得到一種無色無 味的物質,經鑒定為(+)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亞砜,結構式為CH2=CHCH2S(O)CH2CH(NH2)COOH,命名為蒜氨酸,蒜氨酸可結晶得到極細的針狀晶 體。1951年Stoll和Sceback發現百合科植物(包括大蒜)中存在蒜氨酸酶, 并由此引發了對大蒜風味物質進一步的研究。
進一步研究發現,蒜氨酸是刺激性風味前體物質,大蒜中還含有蒜氨酸酶, 二者存在于蒜體細胞的不同部位,故大蒜完整的組織并無辣味,只有當蒜體受 損時(切、搗、擠),才使二者接觸,在蒜酶輔基的參與下,將蒜氨酸酶解成二 -丙烯基亞磺酸,再發生二聚反應,生成具有強烈辣味的揮發性物質,當時稱為 蒜素。蒜素的化學性質不穩定,遇光或熱產生各種含硫有機化合物,共同形成 大蒜特有的蒜味。
關于大蒜風味的前體物質,國外的相關研究報道很多,目前已鑒定出大蒜 中有四種風味前體物質,分別為:
1、S-丙烯基-半胱氨酸亞砜(PECSO)
2、S-烯丙基-半胱氨酸亞砜(ACSO)
3、S-甲基-半胱氨酸亞砜(MCSO)
4、S-丙基-半胱氨酸亞砜(PCSO)
這些前體物質均為無色無味,并可形成針狀結晶,大蒜中S-烯丙基蒜氨酸 含量最高,約占蒜氨酸重量的85%,S-甲基蒜氨酸,S-丙基蒜氨酸分別占13%和 2%,從而形成大蒜的特有風味。
(二)國外大蒜頭消臭進展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毅;周英;馬進偉,未經王毅;周英;馬進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486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