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基于智能移動終端的便攜紅外測溫設備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434620.1 | 申請日: | 2020-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617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彥星;蔡健;劉子豪;田忠斌;趙越;劉旭;靳文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 |
| 主分類號: | G01J5/00 | 分類號: | G01J5/00;G01J5/02;G01J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莫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15 | 代理人: | 王凝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智能 移動 終端 便攜 紅外 測溫 設備 | ||
本發(fā)明涉及紅外測溫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基于智能移動終端的便攜紅外測溫設備,包括機身和手柄,所述機身的前端面安裝有紅外溫度傳感器和激光瞄準器,所述激光瞄準器設置于所述紅外溫度傳感器的上方,所述機身的內部設有印刷電路板,所述印刷電路板上集成安裝有單片機、信息儲存模塊、時間模塊、射頻識別器、通信模塊及電源電壓轉換器;本發(fā)明可減小設備的占用空間,便于折疊攜帶,且操作簡單,具有極大的市場前景;還可將機身向上或者向上轉動任意角度,在測溫的使用過程也更加靈活,可用在不同的場景;同時,還能避免數據變動,提高數據檢測的準確性,大大減小因讀數發(fā)送的誤差。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紅外測溫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基于智能移動終端的便攜紅外測溫設備。
背景技術
紅外測溫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在產品質量控制和監(jiān)測,設備在線故障診斷和安全保護以及節(jié)約能源等方面發(fā)揮了著重要作用。近20年來,非接觸紅外人體測溫儀在技術上得到迅速發(fā)展,性能不斷完善,功能不斷增強,品種不斷增多,適用范圍也不斷擴大。比起接觸式測溫方法,紅外測溫有著響應時間快、非接觸、使用安全及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非接觸紅外測溫儀包括便攜式、在線式和掃描式三大系列,并備有各種選件和計算機軟件,每一系列中又有各種型號及規(guī)格。在不同規(guī)格的各種型號測溫儀中,正確選擇紅外測溫儀型號對使用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如專利號為CN201520005512.7的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移動終端紅外測溫儀,其包括依次連接的探測單元、電路單元和傳輸單元;以及設置在智能移動終端內的智能移動終端APP;探測單元,其用于探測紅外信號,并將探測到的紅外信號輸出至電路單元;電路單元,其采集智能移動終端的電壓信號,并將該電壓信號進行升壓轉換輸出至探測單元;以及將從探測單元接收到的紅外信號傳輸至傳輸單元;傳輸單元,其用于采集智能移動終端的電壓信號供給電路單元,并將從電路單元接收的紅外信號傳導給智能移動終端的CPU。該實用新型減少了透鏡生產重新進行標定校準的復雜流程,減少了電池使用帶的環(huán)境污染,具有生產工藝簡便快捷、環(huán)保、數據處理快、測量精確、體積小巧、方便使用等優(yōu)點。但是,該實用新型依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占用空間大,不能折疊收納,不便于攜帶;監(jiān)測的數據易發(fā)生變動,導致檢測數據出現誤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能折疊收納,不便于攜帶的問題;以及檢測測的數據易發(fā)生變動,導致檢測數據出現誤差的問題,設計一種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便攜紅外測溫設備。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基于智能移動終端的便攜紅外測溫設備,包括機身和手柄,所述機身的前端面安裝有紅外溫度傳感器和激光瞄準器,所述激光瞄準器設置于所述紅外溫度傳感器的上方,所述機身的內部設有印刷電路板,所述印刷電路板上集成安裝有單片機、信息儲存模塊、時間模塊、射頻識別器、通信模塊及電源電壓轉換器;所述通信模塊的信號輸入端與所述信息儲存模塊的信號輸出端電性連接,所述通信模塊通過無線網絡與外部的智能終端進行連接,所述機身的下端面安裝有讀卡接口,所述讀卡接口與所述射頻識別器電性連接,所述讀卡接口內部插接有地點信息芯片;所述機身的上端面安裝有環(huán)境溫度傳感器、指示燈及報警蜂鳴器;所述機身的后端面設有LCD顯示屏和控制區(qū),所述控制區(qū)上設有電源開關鍵、射頻開關鍵、紅外測溫開關鍵、重新測量復位鍵、激光瞄準器開關鍵及報警復位開關鍵;
所述機身的下端面還固定有鉸接座,所述鉸接座上固定設置有銷軸,所述銷軸貫穿所述鉸接座,所述銷軸的前側外壁固定有齒輪;
所述手柄的上端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前、后內壁均固定有軸承座,兩個所述軸承座之間轉動安裝有所述銷軸,所述手柄的左側壁安裝有測量扳機,所述手柄的前側壁開設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內部滑動安裝有滑鈕,所述滑鈕的后端面固定有上連接桿和下連接桿,所述上連接桿的頂端固定有弧形齒,所述弧形齒的上端面與所述齒輪的外壁之間為卡合連接,所述下連接桿的底端固定有平板,所述平板下表面與所述矩形槽背面安裝的托板之間固定有復位彈簧;所述手柄的后側壁還安裝有電池盒,所述電池盒內部安裝有兩節(jié)干電池,所述電池盒的外壁安裝有電池蓋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未經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山西省煤炭地質物探測繪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43462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